,
靖安侯破南蜀之后,立下大功,但是也身受重伤,不得已只能在家养病。
自那之后,乌飞兔走,瞬息光阴,暑来寒往,不觉五载。
五年之后,已经是太康八年的春天。
此时,天下大安,西南安定,天下各地接连三年粮食大收,再加上边关无战事,皇帝也不是什么奢靡的性子,又有承德朝的积累在,到了太康八年,国库铜钱堆积如山,存粮足够整个大晋所有百姓吃上三年时间。
如此光景,哪怕称不上盛世,也还是有人会饿死,但是不管怎么样,太康朝到了太康八年,最少也可以称得上治世二字。
这就是许多古代文人的理想顶端,此时朝野上下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不少人文人对太康天子不住上表,大多是拍马屁的奏书,其中有一大部分已经把太康天子抬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甚至比承德圣天子还要高的高度。
甚至于,因为这一片大好治世,已经几乎没有人再提起壬辰宫变的事情,大多数人选择性的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不过这番“盛世”景象,也不是没有隐患,其他隐患暂且不提,最大的隐患就是随着这些文人每天溜须拍马,那位高坐帝位,本来只想坐稳皇位的太康天子,日益膨胀了起来。
当初壬辰宫变之后,他一门心思只想坐稳帝位,安定西南,然后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皇帝,但是好巧不巧,五年前靖安侯李信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本来也只是一颗种子,但是五年以来,那些文臣一天接一天的吹捧,已经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甚至已经抽出了枝条。
其实如今太康朝的盛世景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当年承德朝的积累,毕竟如今太康朝的官员,大半都是当初承德朝的底子,根基是承德朝立下来的,承德天子后续的皇帝只要不乱来,多半都会是如今这个光景。
但是这个道理,如今在朝堂上说不得,太康天子多半也听不得。
近两年时间,天子已经依依北望,龙视眈眈。
不过这一切暂时都跟赋闲在家的靖安侯爷没有多大关系。
这五年时间里,李信并没有完全在家里赋闲,兵部的差事他闲置了两年之后,也推脱不掉,偶尔还是会去兵部转一转,不过还是不怎么上心,至于朝会,这位懒散的兵部尚书,一直是借伤病推脱,五年时间上朝的次数寥寥无几。
此时的李尚书,心急如焚,一个人在房间外面焦急的等待。
因为他的夫人,大晋的清河长公主正在产房里生孩子。
此时,房间里长公主的痛呼声,越发尖利。
因为卫生条件还有医疗条件的关系,这个时代的产妇,死亡率极高,每生一次孩子就是在生死线上走一圈。
事实上,这已经是长公主第二次行走在生死线上了。
在李信的旁边,已经十三四岁的钟小小,手里还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小女孩三岁左右,刚刚会说话,她乖巧的牵着钟小小的手,抬头说道“小姑姑,你说阿娘她会给我生个弟弟,还是一个妹妹啊”
五年时间,长公主的肚子不可能毫无动静,事实上早在李信回京之后没有多久,她便怀孕给李信生下了一个女儿,不过长公主身子不太好,生下了这个女儿之后,李信就让她养了几年身子,刻意没有让她立刻再怀上。
现在,他的第二个孩子又要出声了。
钟小小五六岁的时候,就跟在李信身边,到现在已经八年多的时间,八年时间里,她的性格虽然还是略显内向,但是比起之前自闭的性格好了很多,已经基本正常。
闻言,她伸手把小女孩抱在自己怀里,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阿涵,你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
钟小小性格内敛,平日里不管是对谁,都是一副怕生的脸孔,几乎不怎么笑,唯有面对李信还有李信家人的时候,她才会露出笑容。
其中,她跟李信的这个大女儿最亲,甚至比跟李信还要亲。
“阿涵想要一个弟弟。”
小女孩说话还不太清楚,奶声奶气的说道“阿娘一直想生一个弟弟出来,已经念叨了很久了,我想让阿娘开心一些。”
虽然李信并不重男轻女,甚至还要喜欢女儿多一些,但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就是重男轻女,长公主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她自然是想要一个儿子,怀孕的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念叨这件事。
这一对姑侄在一旁嘀咕,另一边的李信已经满头都是汗水。
京城里能找来最好的稳婆,早就已经叫进了府里,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等待,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
人最无助的就是对于一件事情完全无能为力,现在他就是这个状态。
虽然长公主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但是此时的靖安侯爷,还是有些心惊肉跳。
钟小小看到李信这副模样,犹豫了一下,抱着小阿涵走了过去,把小女孩放在李信手边,轻声道“兄长,阿嫂她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一定会没事的,你不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