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露出的那些嘲弄更是让他愤怒又唏嘘。
他沉寂了许久,中间还去监制了一部喜剧,但最终他翻阅各类书籍、剧本,还是选择了他最熟悉也是最拿手的对有深度的作品立项。
“所以,福克斯对这个改编项目一直犹豫,然后你们找上了萤火虫”
不一会,帕尔曼来了,还带来了一些情报。
吉尔内特反问“大家对剧本都有许多的考量,拉斯特先生,你看了剧本后,想法又是什么”
“风景如画。但想拍出那样的效果,可不便宜。”莱曼对剧本印象最深的全是一艘小船飘流在海上的风光,至于那些思辨,只是为风景画拔高内涵的部分。
“没错,任谁看了原著,都会觉得画面感十足。而且福克斯也不是不认可这个项目,只是有人建议这部作品的预算要控制在4000万左右,才不至于太有亏损的风险,但我否定了。”吉尔内特或多或少也有些固执的地方,或者说能出头的独立制片人全是固执的家伙,不然也不会在市场与个人之间寻找着主观的不可替代,“4000万拍不出一幅海上画卷,这是整个剧本最精彩的也是最有戏份的场景,我不认为是可以靠省能拍出应有的效果。”
“但你还想用阿凡达的那种3d视效系统拍摄,说实话,那太贵了,光是付给维塔数码的技术费用和后期他们的处理费用起码就在3000万左右,我不觉得一部文艺向的电影需要那么多预算去花在这么费钱的东西上面,再算上其他简单的视效部分、改编费用、人工、器材、道具等花销,还有你们的薪酬。一部文艺片花费上亿的资金简直是为所未闻,我都不知道怎么回本。”帕尔曼提了一嘴,“同样是租赁维塔的视效系统,萤火虫前段时间立项拍摄的猩球崛起,总预算都维持在9500万。”
李按也有些尬住,这也是当年他读过文章后不觉得会有人改编的原因想拍出海上的风浪感,就得学泰坦尼克号在湖上面,弄个造浪机搞出波涛翻滚的效果,光这一个布景问题,就很麻烦也很花钱,更别提扬马特用他那精妙的文字造就的瑰丽画面,也不是一般的视效能够达成。为了体现出奇幻色彩,而不是塑料感,不花钱能行
偏偏花钱也就算了,好莱坞不是不敢投资大片,但投大片反而最不希望有深度,简单、直白、爽感,才算是照顾到了传播度和大众性,换句话说,不是什么低成本花销,大家又为什么要拍这么个题材外面有大把更好的选择。
“这种背景下的剧本。”大卫马戈也出声,“成本很难缩减的下去,除非牺牲影片该有的质感。”
“可演员都是印度人”
“总不能买了原著改编权,然后把里面的角色都换成白人吧,我没那么无耻。”大卫不高兴了,他好歹也是有素养的编剧,并不为所谓的商业化买帐,在他这种人心里,个人的追求和单纯的工作薪酬区分的很明白。
“原著本身就是作者对印度的宗教信仰和父权、社会压迫等感悟投射到派和老虎的对话、相处。扬马特在那边采风了很长时间。”李按补充,“这其实也不是角色的问题,谁来演都要服务主题。”
“但观众不买账。不好意思,老板我不是说你。”帕尔曼接着道“除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至今没看到什么印度演员出演的电影能被欧美圈子接受的作品,而且这两部的成绩只是在国际范围有些名气。”他看向李按,“李按导演应该深有体会,别说印度演员了,连数量更庞大的亚裔在这片土地都没人会去关注,很多观众看不到自己熟悉的面孔怎么宣传都不会进入影院。”
在几人的讨论间。
莱曼又翻了一遍剧本,对大卫马戈和原著本身的文学思想不住的赞许,反倒没有因为这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名字就有太多的情绪变化。
市场眼光很重要,但知道怎么拍更重要。
从这方面来说,他倒是有些佩服吉尔内特这人的判断这部文艺片,甚至很多人看得懵懂需要一帧帧解读的电影,还真是赢在画面上虽然该片的预期受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文艺性质更有理解的群体,但实质上,派的主力贡献票房的观众,个顶个的画质控,对影片所表现的那种画面感赞不绝口,哪怕对白啰嗦也忍了。
至于帕尔曼,他的判断也不能说错,派还真没赚钱,但也算是一个好项目了,有时候,一部佳作带来的影响力也不是光靠票房计算的。他这么搞,倒是有点扮黑脸的意思。
“好了,我们萤火虫影业明年的项目缺口很大。”
这话一出,吉尔内特刚被打击下去的士气立马提了起来。
只听莱曼说道“所以我也不关心你们的争论了,市场不市场的放一边,我就问这个项目的资金缺口是多少”
“我个人的工作室能投一些钱,李按导演那边好像也有要分担的需求,对吧那大卫,你呢”作为项目发起人,吉尔内特对利益分配也算照顾合伙人。挑起积极性吗。
“我问过詹姆士沙姆斯,他和我以工作室的身份出资1000万。”詹姆士沙姆斯,现焦点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