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经文,通过不同的人口中念出,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譬如此刻陈阳。
一字字,一句句,清晰入耳。
每一个字,都携带着浓浓的道意。
他们时而皱眉思索,时而表情舒展,好似明白了什么。
陈阳就像是一个搬运工,将经文逐字逐句展现他们的面前。
至于能听得懂多少,还是得看他们的理解。
修道分两种。
一是外,二是内。
外指的是道行,功夫。
内则是心境。
熟读经书的目的,是从经文之中,追寻前辈的踪迹,感悟他们留下来的处世经验与法则。
经文中所写的不一定是对的,但大方向一定不会是错的。
其中有诸多发人深省的文字,若是能够理解其中一二,将获益良多。
不知不觉间,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他们忽然清醒。
倒不是因为听腻了。
而是因为,陈阳不说了。
“哎,这是怎么搞的怎么不继续说了”
“我正听的过瘾呢。”
“其中有许多,我好像都有些明白,若是能够多听几遍,必然有所收获。”
四位道长有些着急,一颗心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可人家不说,他们奈何
“也不知道是哪位真人在这里讲经。”
一个老道长望着说经台上的身影,说道“我上去看看。”
他向台上走去,其余人也跟着走上去。
来到台上,老道长惊讶发现,居然是个年轻的道士。
年轻的有点过分啊。
身后跟上来的几位道长与弟子,也很惊讶。
一脸曰了狗的表情。
怎么会这么年轻
你化妆了吧
“道友好。”道长稽首“敢问道长来自哪处”
陈阳站起来,还礼后说道“贫道来自陵山,道号玄阳。”
“玄阳道友好。”
老道长觉得这道号挺耳熟,也没多想,问道“道友为何不继续念经了”
陈阳道“有些累了。”
“累了”
几人一怔。
这理由,可真是无懈可击啊。
是啊,人家累了,当然就不念了。
老道长心里纠结了几秒,说道“恕我直言,道友对道德经的理解,非我所能比。而道友方才讲经,也是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让我念头都是通达许多。”
其他道长也跟着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我也是。”
陈阳微微一笑“有所帮助,我这一趟楼观台之行,便不算白来。”
几人“”
你这一脸欣慰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就好像面对一位长辈,得到了长辈的赞赏。
可这个小道士,年纪也忒小了。
实在是有一种很让人无法习惯的违和感。
不过人家说这种话,也的确是有这份本事。
“天要黑了,道友,不如一起入观,吃点东西吧。”
“是啊,去吃点东西,一会儿我们去殿内交流,你看可好”
几人询问道。
陈阳却摇头“此处挺好。”
“若是道长不介意,给我几只野果,几碗水就好。”
“这”老道长说“这夜里的雪还要下,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估摸着明天山上就要被大雪覆盖了。你在这里,容易生病。”
陈阳洒然一笑,没有再说什么,撩起道袍,便是又坐了下来。
几人见他如此坚决,也不好劝。
想到他既能在经文上有这样造诣,且一身单薄的道袍,也未见他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影响。
想必,道行也不一般。
“汉生,去准备些斋饭水果来。”
“是,师傅。”
汉生喊着几个师弟走了。
四个道长则是留下,陈阳坐在地上,他们也坐下。
“道友,我有几处地方不明,可否探讨”老道长询问着。
陈阳笑道“这里是说经台,不谈经论道,难道做别的吗”
老道长一愣,旋即哈哈大笑。
这个年轻人,着实有意思透了。
若不是亲自听他讲经,他们可真不信,这么年轻,能够在道经上有如此高深的理解。
谈经论道,时间过的飞快。
汉生几人端来吃的,喝的。
几人就在纷飞大雪中,一边吃喝,一边畅谈,好不自在。
“大道至简,万法归一,念经念的是心境通透,而不是自找麻烦。”
“经书上写什么,我看什么。先人要表达什么,我就理解什么,不去过分解读,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