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2 章(3 / 6)

法开始推行之后就不行了。

冯大人上疏万言说新法不可行老王在胡闹,老王当堂反驳说冯当世中邪了最好直接把人贬回家种田。

额……

这么说吧,虽然老王因为新政和很多人闹翻,但是朝堂上闹翻之后私底下该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

只有冯大人这里,俩人见面不互怼几句都是对方昨天晚上没休息好脑子没反应过来。

而新法的推行在路这一级归转运使司管。

冯大人会赚钱,加分项。

冯大人反对新法,扣分项。

冯大人非常会赚钱,加分项。

冯大人非常反对新法,扣分项。

如今冯大人已经抵达京兆府,看来在官家心里还是搞钱更重要。

转运使司的情况很复杂,苏景殊不是转运司的官只能简单介绍一下衙门里的常驻官员,具体情况还得冯大人上任后自己熟悉。

冯京对这个新差事很满意,虽然王介甫老是和他过不去,但是官家觉得他有本事,不光没有把他贬出京还让他进了枢密院。

此番西北局势大好,先前被朝中群臣畏之如虎的地方在连番大胜后成了香饽饽,他若是在西北有所建树,过几年回京就有机会进入政事堂。

到时他和王介甫都是宰相,看看究竟会是谁贬谁。

“我没记错的话,子安应该是经略司的机宜文字。”冯京笑眯眯说道,“怎么?陕西转运司人手不够用,还要从经略司借人帮忙?”

苏景殊心中叫苦不迭,面上还得维持应有的礼貌,“转运司的人手够用,下官只是偶尔过来帮忙。”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他就知道,他就知道这人肯定会问到新法。

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他说还不行吗!

苏大人扯扯嘴角露出笑容,直接带冯大人去他在转运司的办公处汇报工作。

转运司其他的工作他不清楚,新法相关的事情冯大人尽管问,答不上来算他输。

冯京:……

倒也不用这么认真。

苏景殊将陕西路这大半年来的新法推行成果,或许不能称之为成果,应该说是教训,把陕西路这大半年来的新法推行教训一五一十讲给新任转运使听,说完之后破罐子破摔,“陕西土地贫瘠,百姓生活艰难,下官在新法上有些别的想法,过些天整理成册再交给大人。”

他知道问题很大,已经在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求冯大人不要上来就一刀切。

小小苏:qaq~

冯京哭笑不得,“我又不是不讲道理,不用这么紧张。”

臭小子就差直接说“想废黜新法就直接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了,再听不出他的言下之意还能得了?

苏景殊眨眨眼,乐呵呵凑上去,“大人看到了,陕西四路都缺钱,大人有什么好主意?”

“缺钱不是问题,只要有足够的人口,银钱自然会出现。”冯大人笑的危险,“小子,眼光放长远些,天下不只有大宋,大宋之外也不只有吐蕃、党项和契丹。”

干坐着发愁不会生财,边军消耗大没关系,大不了就招募人口以商养军。

苏景殊想了想,试探道,“河湟?”

和陕西挨边的要么是西夏要么是青唐吐蕃,西夏那边的招抚进行的缓慢且稳定,青唐吐蕃的招抚进行的、额、不动是不动动起来吓死人。

西夏举国来攻之前王韶曾去招降青唐地区势力最大的蕃部的俞龙珂,当时俞龙珂派了几个亲信随王韶一同回秦州,之后就再没动静。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王韶招抚失败时,俞龙珂忽然率领麾下部署十二万归顺大宋。

王韶自己都惊呆了。

他去俞龙珂的大本营的时候没想过能真的将人劝到率众归顺大宋这个地步,最开始想的是能说动就说动说不动就算,能活着回秦州就算胜利。

万万没想到那个俞龙珂是包青天包大人的铁杆粉丝,这时候不顺着杆子往上爬实在对不起他们包大人铁面无私洁身自好赚来的名声,这才慢慢拉进关系。

喜欢包大人那就多说包大人,于是他就以包大人的名头打开局面分析利弊,务必让俞龙珂感受到他的真心。

包大人如今在坐镇开封府,番邦首领无缘面见,但若是愿意归顺大宋,身为归顺各部落的大首领可以进京面圣,到时候不光有机会见到包大人,还能和包大人同朝为官。

酒桌上的话听听就行,他都过去劝降了肯定是怎么夸张怎么说。

一番“推心置腹”之后俞龙珂只是派了几个亲信和他一起回秦州,当时的他觉得这已经是意外之喜。

青唐吐蕃内乱,西夏对那边也是招抚为主,很多不服董毡的部落首领都投靠西夏转过来打董毡,大有直接在前带路让党项人拿下河湟的架势。

吐蕃各部族之间关系恶劣,有给西夏带路的,也有宁肯举族投奔大宋也不肯让西夏占便宜的。

俞龙珂的部族占据盐井势头很大,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