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臣主兵也逐步演变成了文臣主兵。
兵部也一样,即便名存实亡也都是文臣。
除了三衙管军还是武将之外,朝廷几乎所有和兵权有关的部门都被文臣占据,恶性循环下来,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
武将辛辛苦苦要回来的地盘,到文臣那边又轻飘飘的送出去,这是什么道理
离谱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那些人的脑回路。
白玉堂咬牙切齿,“我感觉我当官都比他强,至少我不会在不该怂的时候怂。”
苏景殊重重点头,“就是就是。”
他们上他们也行。
把打仗的活儿交给武将,把治理边关的活儿交给手下文人,他们只要辛苦辛苦多下去考察,尽可能的减少底下人欺上瞒下,他们也能当个顶顶好的好官。
不争馒头争口气,打死都不能怂。
什么人嘛
公孙策看他们俩义愤填膺的样子,感觉一时半会儿都冷静不下来,于是让他们去外面平复心情。
他啊他这些年见多了这种事情已经习惯了,再糟心也不耽误他整理文书。
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包大人也是如此。
很明显,景哥儿还没历练到他们这种心静如水的境界,再在书房待下去怕是连笔都能掰断。
“就是很气啊”苏景殊将笔放回远处,把桌上的文书摆放整齐,然后和白玉堂一起出去骂,“他们知不知道要回来一个州有多难给的不是他家的地他不心疼是吧”
白玉堂撇撇嘴,“不是我家的地我也心疼,糟践东西也不带这么糟践的。”
两个人杵在廊檐下骂骂咧咧,越骂越气越气越骂,气的白五爷甚至有了从军的冲动。
他要是将军肯定不会让那些文人叽叽歪歪,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一双,五爷的大刀不是吃素的,砍他们跟玩儿似的轻松的很。
幸好西北有狄青在,不然那个陆大人肯定会把种将军欺负死。
不想让种将军打仗就别让他去镇守青涧城,让人家去了就别再指手画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不懂啊
哦,他们还真不懂。
不只那位陆大人,还有朝中很多大臣,书上写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们学完之后就变成用人要怀疑怀疑也得用,主打一个怀疑一切。
展昭悠哉悠哉听着他们在底下骂骂咧咧,听着听着愣是给听困了。
种将军劝降嵬名山的来龙去脉他知道,西北军拿回绥州的确不容易,种将军立大功。
西夏党项人部落林立,比起西夏皇室,部落首领在党项百姓之间的威望更高,之前占据绥州的党项部落首领嵬名山便是如此。
在他被种将军劝降之前,他弟弟嵬名夷山已经归降大宋。
种将军通过嵬名夷山去劝嵬名山,同时用金银去引诱嵬名山身边的亲信。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离谱的,嵬名山要带着绥州投降,但是嵬名山本人不知道,答应投降的是他身边的亲信和已经投降的他弟弟嵬名夷山。
种将军率兵前去接手绥州的时候嵬名山还懵着,奈何他弟弟当众大喊他已经和宋臣约好要投降,周围的亲信也拿出来自大宋的金银珠宝当证据,这么一来,他的部众也信了七七八八。
得嘞,降吧。
事已至此,不降也说不过去。
西夏朝堂越来越乱,梁太后为了讨好部分党项贵族放任他们劫掠百姓,西夏境内现在是民怨沸腾,他们忠心朝廷也活不下去,不如转投大宋另寻生路。
党项贵族能无所顾忌的劫掠他们,他们降了大宋后大宋总不能也劫掠他们,表面功夫总得做好吧
他弟在大宋过的不错,也说了宋室对归降西夏部落的安置条件,他觉得还行,比让西夏的贵族当肥羊宰好。
然后他就降了。
首领放弃抵抗,部众自然也没有抵抗的道理,嵬名山带着他的部众
随种将军南下,绥州于是归属大宋。
绥州境内党项部落很多,种将军去劝嵬名山不是没有原因,那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三百多个,加起来一共只有不到两万户,只嵬名山的部落就有足足三千户。
嵬名山一降,其他部落的首领自然望风而降,种将军便能顺势收回整个绥州。
人家种将军好歹是手里有实权的将领,西军种家威名赫赫,陆大人想欺负他其实有点难度。
以前守边文臣可以联合朝中文臣对武将施压,如今官家明显要遏制朝中崇文抑武的势头,文臣再想和以前一样抱团欺压武将得看官家答不答应。
两个傻子,没发现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一点儿也不担心西北军的情况吗
种将军刚刚收复绥州的时候要在绥州筑城驻军,陆大人非要以无诏出师的名义把他召回延州,那个时候他要是退兵,西夏立刻就会派人将绥州抢回去。
陆大人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镇守边关最重要的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