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历史悄然变化(4 / 4)

宋时明月 神话王朝 8121 字 11个月前

,整个大宋呈现出一种一国两制的情况,沿海,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在长江以南,推行的是士绅一体纳税令,配套措施有“契约神圣令”,“私产神圣令”,“版权法”推广而至的“专利法”

与此同时,内陆地区还实行着士绅享受特权的半农奴制,半商业制地社会体制。

这一年,除了盐税、茶税外,天下赋税八成出于沿海。这也使得京麓地区地官员不再是大宋最高阶层官员,许多读书人科举完后,如果不能进入朝廷,也不谋求京麓地区的官,反而南方沿海地区地官职成了最热门。当然,南方沿海地区由于推行了乡老议政的蓝天公约,使得这些地区最欢迎关学、洛学以及广学的弟子。

大宋的风气在改变,武器也在改变,当年年底,移防至杭州的广捷军一万两千人开始换装,新换装的火枪已经完全跟现代步枪形状相同,唯一遗憾的是它还是前装滑膛枪,使用止壳定装火药,射速可以提高到每分钟十发。

大宋朝不像明朝,所有的武器都收藏入库房,大宋朝是士兵武器是分发到手中的,某些地方甚至还有唐代府兵制的痕迹,比如效用需要制备武器、铠甲与战马。这就使得赵兴前几轮换装淘汰下来的老式火枪有了销路,随着这年的大换装,大宋的猎人也扔掉了弓弩,开始装备火枪,这一行动是缓慢推进的,刚开始是效用家属最先用上火枪、手雷,而后,普通猎户也有能力置办老式火枪,一个火药时代真正来临了。

民间有了武装力量,征服这样的国家不再轻而易举。而在乡老议政的情况下,由宗族出面进行垂直管理,百姓的意愿有了表达的渠道,这反而使得他们很少想到拿起枪对抗强大的官府。各地治安案件反而急剧下降。原本在小县城,十五个步弓手不可能完全压制县中骚乱,现在,那些步弓手的担子却轻了很多,因为宗族已经自发的参与到了县政管理。

1100年的变化是很大的,这一年,地球的版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数的国家建立,无数的国家灭亡,无数的国家改革,无数的发明创造建立,在这十二世纪的第一年,全世界属大宋变化最大,后人谈到这一年,常常说,十二世纪的开始,是由亚洲的大宋点燃了新年第一支蜡烛。

新年第一支蜡烛不是由赵兴点着的,是由张绎点燃,这名奴仆出身,自学成才的宋代大儒专门陪送一批关学弟子南下,并在杭州点燃了万松书院第一盏明灯,此时,苏轼的二儿子苏鼎已经拜倒在关学门下,向张绎求学。

一个奴仆,成为当代学问大家,这在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唯有在大宋才可以实现,因为天圣令下,大宋除了庆州奴以外,其余的奴仆都是雇用奴隶,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打工者。张绎做奴仆的时候,没有身入明清意义上的奴籍,故此雇用期满后,他以自由身离开,也就是说,即使是身为奴仆的时候,他依然是自由人,所以,在场的读书人没有小看这位奴仆。

张绎点燃了这盏明灯,转身笑着向赵兴拱手“赵宗谦让,让我来点燃这盏明灯,愧甚愧甚。论起学问来,我不如赵宗远甚,赵宗每治理一个地方,便令百姓富足,使农夫蹑丝履、桑女着绸衣,赵宗点金之手,名扬大宋,知行合一学说令在下钦佩,难得的是,赵宗至今仍保持谦恭之心,在下远不如你,憾甚憾甚”

张绎说的是,曾经有个机会,赵兴可以站在朝堂之巅,但他却宁愿退下来经营地方;赵兴的诗名享誉大宋,但他却只愿每日沉静在琐碎政务里。相比赵兴,张绎只是奴仆出身,不曾参加科举,连贡士都不是,而赵兴却让他点燃书院的明灯,光这份荣誉与这份谦让,便令张绎钦佩不已。

张绎并不知道,他本人才是赵兴在后世仰望的明星,也正是基于这个心理,赵兴对宋代的名人格外谦让,也格外不在意自己在宋代留下的名气都是剽窃来的名气,相比宋人自身创造的璀璨,有什么值得骄傲。

谦逊的赵兴真诚的谦让着,而后携手张绎走出大成殿。

熬夜看书 安卓客户端上线 下载地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