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宋十绝汇集 一堂(2 / 4)

宋时明月 神话王朝 7374 字 11个月前

按宋朝“更戍法”规定,除殿司的捧日和天武两军外,“自龙卫而下,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故此,其余各支禁军事实上没有固定驻地,“更番迭戍”,“新故相仍,交错旁午,相属于道”。

虽然规定如此,但虎捷军神卫军全军移戍偏远的“指射之地”广南,这里面明显有特殊意味。

朝堂大事不能当着百姓的面随意谈论。只能谈论风花雪月。赵兴一指董小亮“在京城找美食,除了这位在座地董小亮,你还用找其他人吗”

他又一指关苗苗与湛琴琴“两位行首都在这里,找什么娱乐,还用找别人吗。”

关苗苗首先起身“赵大人久不回京,正该重温一下京城风物,奴家几个姐妹正在和乐楼做会,有请赵太尉、帅梅州赏光。”

马梦得陪了邻居一夜。此时已经躲起来休息,马曦在场,他笑着解释“和乐楼的生意如今越做越大,已经是行内俏主,帅大人要游览京城,首站必选和乐楼,恰好此时正是出游的时辰,不如我们这就动身。”

帅范耐不住了。连声招呼“快走快走不用换衣服,就这身便服即可。”

赵兴也想重温一下京城的夜生活,他如言起身,掸了掸身上地衣服,轻松的说“还等什么。走吧”

和乐楼里正在表演浑话,赵兴随着几个人正准备上楼,无意之中瞥见楼上一个身影很熟,他注目凝视。旋即被吓了一跳“竟是他,怎么他也在这。”

楼上一间大包厢里坐着一个小孩之所以说他坐在包厢里,是因为宋代听乐曲处的小餐厅,布置基本上与现代包厢一致,它是一个独立的小厅,镂空雕花地围栏将餐厅分割成一个半封闭地小天地,为了上菜方便,也为了欣赏表演的节目。大多数小包厢地月亮门是直接敞开地,客人们可以边吃饭边观赏伎乐们的表演,看到兴高采烈处,还可以端着酒杯走到栏杆边,给伎乐们打赏。

赵兴注意的那间包厢里面坐着一个孩子,看年龄只有十七八岁,他低着头,独自一人坐在包厢里。包厢的角落站着两三个人。他们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仿佛他们的职责只是因存在而存在。并没有其他任务。

然而,赵兴却认识那个小孩是谁。

他就是小皇帝赵佶。

如果按照传统来描述,小皇帝赵佶的包厢里应该坐着一位双眼似睁似闭的老太监,这名老太监看似平常,模样毫不引人注意,但实际上他却是大内高手,一旦有人进入足以危害到小皇帝地范围内,老太监会陡然间改变气势,活像一把出鞘的刀一般锋利

但是这情节是明清话本中常有的场景,宋代人看不着明清话本,所以小皇帝包厢里的两位太监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两名普通太监,他们懒散,漫不经心,更多注意地是面前的美食,压根没在意小皇帝的存在。

赵兴停住了脚步,一双脚顿时不知道该往哪迈。

在他想来,皇帝出游,怎么说也应该前呼后拥一大推,搁现代,一名小县长出游,身后打雨伞的都有一大群,拎包地排着队,争先恐后的争夺拎包待遇,怎么那小皇帝就如此,独自一人待在包厢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身边别说打雨伞的人了,连个保镖都没有。

然而,呈现在赵兴眼前的这幅场景却真是属于大宋的普通景象。

宋代皇帝出游确实没有前呼后拥。宋人笔记梦粱录中也曾记录了小皇帝与名妓李师师坐在勾栏院欣赏娱乐节目的场景,当时皇帝身边也就是两三个伴当,他们坐的包厢连帘子都不拉,就这样与普通大宋百姓一边欣赏表演,一边鼓掌。

与此同时,宋人的笔记还记载了小皇帝要约会李师师,还需要自己跑到茶馆,叫上一杯茶,同时招呼店伙计去给李师师传信,那名店伙计名叫“周秀”,因为他曾替宋徽宗跑腿送约会信息,因而被写入历史,成为“中国第一皮条客”。

这确实是大宋,包厢里坐地确实是大宋的皇帝,不是明清皇帝穿越而来的。

赵兴右脚举在空中,还在犹豫,猛然间,一名怀抱琵琶的的女子走进了小皇帝的包厢,那女子明目皓齿,发如乌云,衣着非常鲜艳,这女子身边还陪伴了一个人。也是熟人高俅。

这场合让赵兴不知道是否该去打招呼,他轻轻的将右脚落在地上,扭脸一看,发现几名御史也坐在赵佶包厢左右,他们视若无睹,谈笑自若的招呼着包厢中地伎乐,完全没有赶过去拍皇帝马屁地意识

赵兴见此,一边郁闷的迈动双腿。一边不满地嘟囔“这可是国丧,怎么国丧期间,官家也敢如此。”

董晓亮在一旁插嘴,他满脸讨好的笑着,一边频频与周围的熟人打招呼,一边笑着解释“太尉大人,我大宋国丧期间,从不禁止百姓娱乐。太祖时代如此,太宗时代如此,没道理现在先皇去世,要禁止百姓娱乐。皇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岂会难为士大夫。”

董晓亮的意思是说小皇帝赵旭去世。按宋朝的惯例,官府并没有下令全国举哀,强迫百姓取消娱乐行为。所以御史们该乐的还乐,该玩地还玩。

御史们自己享乐不断。自然也不好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