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的历史中,人类需要摸索三百年,才摸着门路,又花了一百多年,才将火枪地威力发挥到极致。
赵兴不是个军事学家,他只是在现代看了很多战争大片,饱受了现代信息爆炸的轰击,多少知道一点什么是“正确的道路”。
他知道火枪要排列成散兵线,集中输送火力,才能保证最大杀伤,所以他的阵型是方方正正的大型方阵。
他知道。这时代限于技术条件,火枪的射击频率不高,射击的距离也不如人意。比如这时代地前装滑膛枪有效射程也就在二三百米,这等距离,骑兵冲锋只需要一分钟左右,而这一分钟,熟练的火枪手最多能轮到三轮射击的功夫。
火枪如此,大炮的射击频率则更慢。基本上能做到一分钟一炮就是熟练的炮手,这个射击频率还不考虑炮膛的冷却速度。
然而,火枪的威力却不是弓箭所能比拟的,遭受弓箭射击地人,只要稍稍增加防护力,浑身可以插上几十只箭,却依旧不影响行动,这也就是电影中常见的浑身被射成刺猬一样。却依旧搏杀不止的勇士。
真正的现实世界中,一箭将人射个对穿是不存在的。
所以,弓箭基本上是阻止不了骑兵冲锋的,这也就是西夏的铁鹞子将身躯绑在战马上的原因,只要还具备操控战马地能力。他就能冲入步兵大阵中。彻底摧毁步兵的抵抗。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像是现代战争中的坦克,几乎是无敌的存在。虽然由于蒙古马个子矮小,所以辽兵顶多也就相当日本二战期间的“豆坦克”。但“豆坦克”依旧是坦克。欺负没有大炮地军队,一欺负一个准。
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是骑兵,而后才轮到大炮火枪投石车与床弩,但在冷兵器时代,后两种武器体积庞大,移动不便。当初宋兵虽也靠这两样武器抵御住了北方胡马的南渡,但总的说来。防守有余,而攻击不足。
与传统宋兵不同地是,赵兴带领的是一支跨越时代的军队火枪兵一杆随身携带的火枪,射击威力相当于床弩,对骑兵冲锋的“止动效果”非常出色,射击频率要比床弩高,准确度也远超床弩。
唯一遗憾的是,士兵之间的配合不足。对火枪战法极不适应。
由于火枪的特性。赵兴要求士兵射击地时候排列成一条横队,因为凡是被火枪打中的骑兵与战马。都会失去冲锋速度,但这就需要士兵具备极大的勇气,面对冲过来的、体积、重量是自己十余倍的战马坦然无惧,并且冷静的完成操典上规定的每个操作步骤,完整的输出火力
美国南北战争时,双方军队地士兵都是老猎手,那些人都有多年摆弄火枪地经验,也有无数猎杀野兽的经历,甚至许多人还参与过多次大战,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依旧不能保证面对敌军冲锋时完美地完成做了十多年的战术动作。许多人往火枪里装了不止一颗子弹,还有人光装火药忘了装子弹,甚至有一部分人装完了火药,忘了把通条取下来,开枪的时候,将通条一起打出去,结果导致火枪炸膛,或者没有通条可用,无法继续填装火药与子弹那场战争,距离火枪发明已经有数百年了。
现在,火枪诞生的历史很短暂,如果把西夏“降魔变”作为世界第一支火枪,那么火枪发明的历史总共只有十二年。赵兴虽然带着超越时代的知识,引领宋军抢先走入成熟的火枪时代,但要让这种新武器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赵兴正在胡思乱想,对面的辽兵开始冲锋了。
首先是步军正面冲锋,骑兵则向两翼散开,准备随时突击赵兴的侧翼。
赵兴在马上举着望远镜,很纳闷的自言自语“我就奇怪了,怎么这时代随便揪出一个人来,考虑事情都非常有条理,可为什么崖山之后,我们的民族精英怎么蠢怎么来。”
赵兴这番嘀咕没有人听见。
他说的是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事,那场战争发生于机枪没有发明的时代,僧格林沁指挥数万蒙古铁骑外加数万万步兵,却只会愚蠢的正面冲击,正面防守,完全忘了骑兵最经典的打法包抄、迂回,抓住战斗火枪射击间隙。
僧格林沁遇到的也是三千多火枪手,那群火枪手随身携带的大炮也是前装火炮,火炮门数还不如赵兴现在携带的多,然而。僧格林沁一举葬送了二十多万军队,使得中国最后的机动兵力全部丧失,这才导致接下来的八国联军吹着口哨闯进了圆明园。
为什么赵兴却没有这样地运气遇到一位契丹的僧格林沁
他随随便便遇到一名辽国将领,这名将领就非常精通骑兵战略,狡猾的不断用兵力试探他,企图摸清这种新武器的弊端,以便趁机吃下它。
赵兴忘了,这是宋代。
宋代是一个轻骑兵战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国的轻骑兵使用技巧站立在世界的巅峰。此后才有了蒙古人利用轻骑兵肆掠欧洲大陆。然而,自蒙古人胜利之后,世界的文明开始倒退。中华文明至少倒退了一千年。而且自那以后,中国地各项技术如渴马奔泉一般、头也不回的奔向愚昧,甚至轻骑兵的战术思想也开始走向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