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畅想当侠客的孩子(3 / 3)

宋时明月 神话王朝 6364 字 11个月前

秦观已经插嘴“老师,谁又知道你离开海南呢如今董必、王颖乖地像两条家养的狗。他们不说,谁又会知道你离开海南占城好啊,风物独特,我早也想去看看,坐着船去游览占城,身子又不累,不如我陪老师一起去吧。”

苏轼沉吟片刻,回答“也好。我正好陪朝云去看看异域风情,只是,离人”

苏轼欲言又止。

他想说的是,赵兴在海南,瞒着朝廷弄那么大的基业,到底想做什么这种事,有时候只要想一想,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海南是素来的穷困之地。不去海南之前。苏轼曾把海南想象的非常穷困一个连粮食都要大陆供应的地方,能养活多少士兵与官员。但到了海南之后。苏轼发现赵兴已经在海南秘密的开出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是赵兴地糖业基地,专门制造糖霜贩售阿拉伯。

为了出售这些糖,赵兴还在附近的港湾开辟了一座码头。这座码头隐藏的非常隐蔽,它是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若不是董必将苏轼赶出昌化军,后来苏轼又被赵兴接入那座船厂安置,苏东坡甚至不会知道近在咫尺的地方还隐藏着如此一个巨港。

当初苏轼被赶出昌化军后,港口留守地程族弟子便将他接入造船厂。苏轼是个细心人,马上发现这船厂有可能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厂,它雇用了两万名工人,其中不乏阿拉伯造船名匠与越南、大宋泉州造船高手,此外,还有数千名昆仑奴,而他们制造的铁龙骨大船,正是赵兴船队最常见的主力船种。

苏轼以前一直纳闷,赵兴船队那些怪船从哪里来,到了海南这个码头区,他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港湾才是赵兴地根基。这可能赵兴最大的秘密。

联想到赵兴第一次出海时的经历,苏轼已经隐约搞清了赵兴的发展脉络他就是依托这个港口,从大宋境内以及周边各国招聘水手与造船匠,从而发展出自己庞大的船队。经过十年经营,已经把这片港口经营的像铁桶般严密,附近的黎民都在码头区的胡萝卜加大棒地吸引下,有意识的屏蔽外界消息,结果,这个巨大的造船场在大宋境内反而显得默默无闻。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赵兴弄这么大的基业,却又不想人知道,他为的什么,想造反吗

苏轼不认为赵兴想造反,因为从传统来看,无论水军势力多么强大,陆地上的争伐,终究要在一城一池之间进行,没有强大的陆军,根本不可能实现篡国地图谋。而赵兴似乎没有在海南训练陆军,据苏轼得到地消息,赵兴在广州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训练了数千士兵,靠这数千士兵是不可能打败大宋百万禁军的。

耐下心来,苏轼静心观察港口地运作,他发现这片港口的运行机制很奇怪。他从没听说赵兴登岛来视察过这片基地,但基地却运行的非常良好。

几经探查,苏轼发现管理这片码头区的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管理机构,公司里的官员来源很杂,有一部分来源于大宋,似乎是正宗大宋海商,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一些蕃人组成,其中既有白人,也有大食商人,还有一部分高丽人、倭国人、交趾人

这样一个人员构成复杂的管理机构,居然运行很良好,这让苏轼可纳闷了。

苏轼还想进一步了解下去,但时间已经容不得他过于深入的探察了。自攻陷大理王都后,赵兴的声誉在两广境内上升到顶点,这时,赵兴似乎也无所顾忌,他直接派船将苏轼的家眷接来广州,名义上就是打算将孩子托付给苏轼启蒙,实际上是想给苏轼更好的居住环境。

苏轼是个尊重朝廷法度的人,进入赵兴的府院之后,他一直想跟赵兴交流几句,但总没有时间,心里揣着无数疑问,这让苏轼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他比往常显得少言寡语。

这时,赵兴正在跟他的孩子交流,他先问赵风“你知道师公为什么给你起名为赵风吗”

赵风拱了拱手,拘谨的回答“师公是想让我乘风直上九千里,胸中常怀鲲鹏之志,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所以字子枢。”

赵兴和蔼的笑着问“你能做到吗”

赵风拱拱手,回答“嫡父,孩儿不奢望能做到父亲所拥有的才能,惟愿紧守这份家业,照顾好兄弟姐妹。我以为,如此便已足够了。”

赵兴咂了咂嘴“虽然差强人意,但也是一个守户之犬,也罢小海,你想做什么”

小儿子小海眨着他那亮晶晶的眼睛,回答“我最希望仗剑行千里,饱览天下风景,能够像师公那样,留下几篇传世名作,也便够了,余无多求”

赵兴晕了我竟然生了个侠客儿子。

熬夜看书 安卓客户端上线 下载地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