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始乱终弃(1 / 3)

宋时明月 神话王朝 5669 字 2024-01-04

第二百零一章 始乱终弃

对苏东坡的问题,湛琴琴低头浅笑,答“其间亦有别。 逍遥岛主 最新章节 ”

苏东坡惊问“为何”

湛琴琴曰“公词,须用丈二将军,铜琵琶,铁绰板,唱相公的大江东去浪千迭。柳学士却只用十五六小女郎,唱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也。”

苏东坡鼓掌大笑曰“如卿言,柳自胜我也。”

周邦式这厮不给面子,他拍着手吟诵道“优人词组具褒弹,柳永填词胜子瞻。一曲大江东去也,不如杨柳晓风残。”

众皆苦笑。

苏东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在场都是望着他取笑的人,但谁的笑声都没有他响亮。他自豪的笑声最爽朗。

如果被取笑的人是陈伊伊,估计她会恨死你,指使学生整死你,找尽机会骂死你;如果是贾易、刘安世但苏东坡笑着,他指着周邦式哈哈大笑。 宋时明月201

苏遁不解,在众人的笑声中,他好奇的问“嫡父,你笑什么,笑的这么开心”

“别人笑我,我笑自己”,苏东坡笑罢,一把捞起苏遁,顶着太阳往堤尽头走,边走边笑,笑的全无忧虑。

在场的其他人不动,他们一边笑着摇头,一边若无其事的品尝着新茶,赵兴本来准备跟着苏轼,但看到苏轼那洒脱的背影,他止住了脚步,满心喜悦的走出了亭子,看着秀美的西湖,心里充满满足。

今年仍是一个灾年,感谢苏东坡,杭州百姓有了轮毂水车,可以抽取地下水抗旱,而去年节余的粮草的还算充足,所以杭州虽然遭遇了连续第三个灾年,西湖岸边穿梭的百姓脸上却全是安详。

凉亭里歌声再起,演唱的是杭州官妓的头牌白楚楚,这妮子在杭州绰号“九尾妖狐”,赵兴看了白楚楚的媚态,几乎怀疑潘金莲是按照白楚楚的形象描绘出来的。

如果用现代人的目光分析白楚楚,可以说白楚楚是个非常擅长形体语言的人,她会用她的身体作出各种媚态,那些媚态含而不露,令人觉得高雅当中,如细雨般潜移默化的被吸引,不,严格的说是被勾引,不知不觉中,你会觉得这女子可爱到了极点,像一个珍宝一般,只想捧在手里呵护,又想贴近她,溶化在她身体里,恨不能两个人并做一个人。

白楚楚的歌声比起廖小小来,演唱技法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她那略带低沉而沙哑的嗓门,像块吸铁石一样,将人耳朵吸住,令人生怕漏了一个字,担心听错了美人的表达。亭子里的人已经神不守舍,只有赵兴这样,见识过叶玉卿、叶子楣的歌声的人,才能把持的住,他半只耳朵倾听着歌声,另外一只半耳朵在倾听堤上的杨柳声。

不知什么时候,湛琴琴走出亭外,冲赵兴做了个揖,口称“大官人,你怎的不进去”

赵兴望着这位扮演“秀秀”的演员,心里充满温柔,随口问“你们带来的那几场剧,我已经看遍了,什么时候演西厢记,我可很期待看到崔莺莺。”

湛琴琴还没有答话,秦观端着一杯茶悠悠闲闲的钻出亭子,听到了赵兴说的后半句话,他得意的一口饮尽杯子里的茶水,说“没问题,离人不是说过七月七演西厢,绝无问题,七月七必定能让你看到西厢。”

宋代最流行的戏剧就是宦门弟子立错身与西厢记、辗玉观音。廖小小从京城带回来这个戏班子,原本她们最拿手的就是后两个戏剧,但赵兴一直没让他们表现西厢记,是因为他从其他渠道得知,这时候的西厢记基本上还在沿用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

莺莺传原作是一个男子负心,始乱终弃,给女子带来侮辱伤害的故事。这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恋爱,张生与莺莺一度相爱,终于负心背弃。张生是一个玩弄女性而毫无羞愧的儒士,他对莺莺始乱终弃,完全符合儒学的礼仪道德,甚至被歌颂为改过自新,重新恢复道德礼教。

唐代的莺莺传到了宋代,已经不符合宋代的道德基础,宋代人极其看不惯对始乱终弃的歌颂,已经有不少人着手修改莺莺传,但这些版本的修改由于文学水平的限制,或者说由于他们自小受的“都都平丈我”的教育,他们的改编依然脱不了不经过父母之命私定终生的谴责。他们竭力想转圜这个话题,但情节转换很生硬。

赵兴有时候纳闷,论理说,廖小小在别人也是个私奔的,她怎么会喜欢这样一场谩骂私奔的戏剧,他阻止了戏班演唱西厢记,没想到秦观对他的行为大加赞成。

当时,秦观是喝醉了,他带着醉意,怒气勃发的说“我早八年前写过一本调笑转踏,鄙视那个始乱终弃的张生。做人怎么能这样,莺莺姑娘因为信任,相信了张生的情意,反而要被人指责,而张生那厮,背信弃义反而受到一片叫好。 宋时明月201

元稹这家伙就是个始乱终弃的人,他写这本传奇,是颠倒黑白,为他的无信无义行为辩解,世人不知,竟然把始乱终弃当作宝,大恨。”

当时毛滂也在场,他好像发现了知音一样,立刻对秦观说“秦学士也写过调笑转踏鄙夷张生啊,这事我也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