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湘先将爹娘的都盛了出来。
微黄的清粥混杂着新鲜的菜叶,光是闻着味儿她就已经馋的很了。
这个时代好像没有大米,记忆中的粮食除了各种豆子就是粟米黍米,粟米也就是现代的小米,这东西熬粥最是养胃,黎湘是最爱吃的。黍米营养要差些,口感也更粘,有些类似现代的糯米,但是在这儿价钱却要比粟米更贵。
因为它可以磨成粉做一些粘糯的糕点,而粟米却只能熬粥蒸饭。
黎湘有些后悔早些年报了名却没去的糕点培训,要是当时去了,现下她就能转行去做糕点卖。镇上的糕点最便宜也要几十个铜贝一斤,成本大概才几铜贝,那可太赚钱了。
可惜是真可惜,她没学糕点只是学了做菜。饼子包子这类她倒是拿手,但没有面粉
不过也可能有,毕竟原身跟着她爹卖鱼大多都在镇子里,难得进趟城也只是在码头转转,那些大点的粮铺她都没有接触过,不知道也不奇怪。
“湘儿,想什么呢粥都要洒了。”
关氏接过女儿手里的勺子,在她眼前晃了晃。
“可是还难受着今日且在家再休息休息吧。”
“不用不用,娘我好着呐。”
黎湘笑容精神满满,瞧着的确是没事的样子。关氏这才稍稍放了点心,转身去打了水来给父女两洗脸。
简简单单的吃过早饭后,父女两便准备上船了。
虽说脑子里有很多跟船捕鱼的记忆,但现实跟船捕鱼黎湘这还是头一回,难免有些兴奋。看着船下那清澈的江水忍不住就想伸手划拉划拉,结果她才刚伸出手,船便沉了下,吓得她赶紧缩回手抓住船舷。
“大江叔儿,麻烦你了。”
一道略显粗哑,明显是在变声期的男声。
黎湘不用回头就知道这是对门儿乔婶儿的小儿子伍老四。他每日都会坐自家的船去镇上码头做工。
一个才十四的少年,每日都要去码头搬货挑筐,想想真是有些同情他。
别人家的老幺是家里的命根子,他么,和草差不多。从小没有名字不说,打四岁起就要给家里干活儿。明明伍家条件不差,那伍大叔跟着亲戚
在镇上一家布庄做事,月钱也比打渔的要多的多,一家子都好吃好穿的,就这伍老四穿的最破吃得最差,干的却是最多。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不是亲生的。
原身以前还问过爹娘这事儿,她娘说了,当年她和村里人是亲眼瞧见乔婶儿把伍老四生在地里的,那手腕上的红印错不了。
黎湘下意识的抬眼去瞧那坐在船头的少年,一身单薄的麻布褂子,破旧的草鞋。大概是没睡好,一上船就抱着腿埋着头在小憩。手腕上的确有块铜钱大小的红印。
看看他再想想伍家另个三个儿子,乔婶儿这偏心偏的也太过了。
大概是察觉到了有人在看他,伍老四动了动脑袋抬起头,黎湘赶紧把头转了过去假装看江。
船慢慢划了出去,江边的屋子也越来越小。
从家里出发到镇上走水路其实快的很,她家门口这条江其实只是镇外安陵江的一条小小支流,逆着江水划出去不到两刻钟便能汇入主流,再划上一炷香就能到达码头。
黎湘专注的看着周围的一景一物,把它们都记在心里。光凭着脑中的记忆她始终是没什么安全感,像路线这种东西她还是比较喜欢自己再重新记一遍。
这里的山水景色真的好美,明月是最喜欢的,计划了好久去看桂林山水都是因为自己的病没有走成。
想到现代的两个好友,黎湘的心情瞬间低落了下去,近二十年的友谊和陪伴,她是真的舍不得。
一直到伍老四下船她都还没缓过劲来。
“湘儿,四娃也是个可怜的,你就别怄气了。左右咱们也是顺路,不过是多划了一炷香不碍事儿的。”
黎湘“”
爹好像误会了什么
她想起来了,伍老四能够每日跟船让爹送他去做工那是因为乔婶儿拿了颗白菜到家里谈了很久后换的。
原身本身不反感伍老四,不过是厌乌及乌才会偶尔流露出些许不满来。方才自己想起好友心情不好,大概是叫爹他误会了。
“爹,我刚刚想别的事儿呢,都没注意船上的人。走吧咱们,下网去。”
天大地大没有赚钱的事儿大。
黎江点点头,竹竿一撑,渔船慢慢的划出了码头。黎湘则开始整理起渔网
准备好饵料。撒网这样的活儿暂时她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道,原身试过,费尽全身力气甩出去都没把渔网撒开,所以还是得她爹来,收网的时候她来拉就成。
父女两在江上讨生活这么些年,这一块儿的渔民都已经混熟了,听说了昨日落水的事儿后今日遇上都在关心黎湘,大到一条小鱼小到几个野果都往黎家的船上丢,说是给黎湘压压惊。
礼轻情意重,这些淳朴的打渔人黎湘都记在了心里,日后若有机会也想着回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