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吃饱了啊(1 / 2)

吃饱了啊

三碗豆浆也才一块多几毛。

刘叔他们的小心思在领导袁书记的眼里就是莞尔一笑。

方晓晓才是袁书记看了再看的小女孩儿。

鸣县只是个小县城,县城里大的企业都没有几个,如果不是有两项历史比较悠久的本地产业,鸣县的税收都是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企业争相进入华夏市场,华夏的经济越来越快,今年是1999年,华夏加入to,原来没什么外国人踏入的三四线城市也有了金发碧眼的身影,这位来自英国叫彼得的商人就是其中之一。

彼得先考察的是鸣县上面的巴江市,鸣县这边是他强力邀请来的,相对巴江市,鸣县就是乡下小地方,彼得的公司和鸣县的两项支柱产业没什么关系,可万一有熟悉的人呢,给介绍一下就是鸣县未来的可能。

彼得来这边的要求就是要尝一尝华夏当地的美食,和袁书记听说的歪果人来华夏最惊叹的就是美食的情形一样,袁书记当时就想到了食屋。

而现在看,来食屋还真是来对了。

别的小姑娘看到外国人躲都来不及,这个叫方晓晓的小姑娘却是主动的凑过来,一两句话就让彼得眉飞色舞。

现在方晓晓正在彼得旁边讲解豆浆的正确饮用方式,豆浆泡油条。

油腻的油条有了豆浆的滋润,变得松软可口,歪果人吃着就像是在吃牛奶泡芙,没有牛奶的膻腥,清爽的味道还有着酥脆的口感,称不上有多少的层次分明,可吃了一次就让歪果人意犹未尽,尤其在知道价格之后,歪果人彼得眼睛都直冒光“这么好吃的东西,这么便宜,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哦,我叫彼得,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袁书记的眉梢微微一动。

这个彼得面对他这个当地领导态度还不错,对别人

可都是自以为是的德行,这还是第一次主动问名字,问的还是一个小姑娘。

方晓晓不知道彼得的性子,她微笑道“我姓方,晓,明亮的意思。”

“彼得先生,你可以喊我晓晓。”

“晓晓。”彼得嘴里的汉字有些生硬,可这两个字对他来说发音简直不要太容易,算是他来到华夏之后听过的名字里面最简单的。

“晓晓,很好听的名字。”彼得说。

“谢谢。”方晓晓不吭不卑,“我们华夏地大物博,您看到的美好只是一小部分,只要留意,总会发现更好的。”方晓晓眨眨眼。

漂亮的女孩儿露出来十几岁的年龄应有的调皮,彼得也笑的咧开了嘴。

方晓晓没有在彼得和袁书记旁边待太长时间,转头又去了别的桌子旁边。

有异国的小姑娘说着自己家乡的语言,即便不正统,可加上美食的陪伴,接下来的时间彼得也吃的很愉

悦,而在心情愉悦的时候,说一些话也相对容易。

方晓晓只看到那位领导和彼得说话,至于说的什么,她听得不是很清楚,从隐约传过来的只言片语中知道应该是和鸣县的那两大支柱产业有关。

鸣县的两大支柱产业一个是皮毛,一个是造纸,许多年来给鸣县创了不少税收,可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毋容置疑,后来鸣县曾考虑过放弃这两个产业,可因为就业还有其他原因最后还是购买了一批环保系统对两个产业进行了升级,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花费了不少,这两个产业也没有辜负了厚望,十多年后,这两个产业再次的造就出了辉煌,在华夏都闯出了名头。

这个叫彼得的英国人是要在这两个产业上投资

上辈子这个时候她不记得鸣县有外资入注的消息。

方晓晓不由就多看了几眼,没一会儿,方晓晓就看到了那位领导叔叔脸上一闪而过尬色,彼得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果然是没戏。

几分钟后,领导叔叔随行的秘书还有那个彼得歪果

人离开,方晓晓跟玻璃窗户那边的妈妈那边拿了几个包子。

“彼得先生。”方晓晓喊了声。

已经走到门口的彼得还有袁书记停下脚步,彼得还记得方晓晓的名字“晓晓”

方晓晓跑过来,笑盈盈的把纸袋里的包子递过去。

“我看您对我们食屋的包子很喜欢,这是我们食屋的一点儿小心意。”方晓晓说。

彼得说“哦,非常感谢,只是我已经吃饱了,这个就不用了。”

这个地方的包子是很不错,可他说的也是真话,拿着几个包子回去算是怎么回事儿

随行秘书也连连的给方晓晓使眼色,虽然是聪明一点儿,可还是孩子,有时候人情世故还是不懂啊

方晓晓只好像没看到,还是递过去。

彼得皱眉。

他有些不高兴。

方晓晓目光清亮如星,说“闲适时的蜜酒和渴饮

时的清水,哪个更让人喜爱”

“什么”彼得怔愣。

方晓晓趁势把纸袋里的包子放到了彼得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