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
“这位公子,还请您不要捣乱了。”坐在最前排的学生有些不爽,“距离会试还有不到三月,这三月的时间宝贵。”
“苏公子,要不换题”
苏若歪了歪头“也行,那就换一,不过你们要用这写。”
苏若把带来的中性笔和a4纸发了下去,每人都分到了一支笔和几张白纸。
他们拿到的笔和苏若用的笔的区别其实并不大,只是一粗一细,学生们拿着笔翻来覆去,学着素偶刚才的手势拿着笔,只觉得分外不适,还有人想用笔尖去蘸墨水,被苏若给阻止了。
苏若拿着磁扣啪的把两张纸定在了白板上,“这节课就给大讲一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只笔不用蘸墨水,用我拿笔的手法写可以,用你们熟悉的写法写也可以。”
“这笔又细又短,根本没办法用。”有学生为难,“再说了,这也没有墨要怎么写”
“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苏若过来讲课就是为了让他们试试新的文具,要是让他们一直用毛笔那不就本末倒置了
学生们万分不情愿。
但这明显是老秀才同意过的,他们又不好忤逆,只能皱着眉在纸上哗啦了两下,然后嫌弃的丢到一边,继续用毛笔。
就连皇帝也拿了一支笔,找了张桌子写写画画。
其实他和苏若打了赌。
这世界并没有大禹治水的故事。
这故事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治水是真的有用的。
苏若一边讲,还一边将黄河的位置画了出去,按照大禹治水的思路给学生们讲起了如何治水。
这对苏若来说其实是纸上谈兵,华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治理水患的方式五花八门,都是经历过历史的验证。
而梁国本身位于多水的南方,雨水河流众多,一到雨季就相当于到了汛期,每年都会有村镇被洪水破坏。
不是没有人去管,而是根本有心无力管不过来,有的时候还没堵好坝口就被冲散了,而过去堵坝口的人也容易被水卷走。
一开始秀才和学生们都不以为意,就连皇上也只是凑热闹,还有不少学生在下面琢磨这只笔练字,根本没在听苏若在讲什么。
他们在下面嘀嘀咕咕,苏若也没管,就这么在讲台上讲,时不时敲着白板示意他们注意。
但渐渐地,教室里的其他人都被苏若说的给吸引了,就连皇帝也睁大眼睛认真的看着苏若在上面侃侃而谈。
苏若难得过一把老师的瘾,而下面的学生们奋笔疾书。
一开始他们为了追求快,是用的毛笔,但他们发现自己用毛笔写字的速度根本跟不上苏若时,就换成了苏若发给他们的中性笔和普通a4纸上。
不用蘸墨水也不用写大字的速度自然是快了多,字虽然歪歪扭扭的可记起东西来的确是好用。
一开始还有人在挣扎,可苏若说的内容太多,根本没有蘸墨的时间,快,剩下的几也投入了中性笔的怀抱。
好香
这笔也太方便了
皇帝在后面也在奋笔疾书,发下来的几张纸记得满满的。
之前光是听说设想了一下就觉得方便,现在亲自用了一下之后发现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方便不少。
当然,现在毛笔还是主流,可是这样不用随身带砚台研墨真的非常方便。
而这些纸,像折子似的垫上硬木板,又或者是其他硬挺平整的东西不就成了一本子吗
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子太实用了
先不说文人,就是他们这些出去带兵打仗的画图不也方便吗
皇帝悄悄的退了出去,跟老秀才说了一声就离开了。
官员们等在外面,小声的聊着天,一边吐槽皇帝的不对劲,一边感叹苏若的祸国殃民。
虽然这词用在男的身上有点奇怪,但还挺符合人设的。
不过,皇帝这都进去了快一时辰了怎么还不出来
正说着,就见到皇帝快步走出来,一边走还催促他们,“快走快走。”
一行人又急匆匆的走了,那些官员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见皇帝走得这么急,还以为皇帝气急了,打算回宫收拾苏若。
几人被自己的脑补兴奋到了,赶紧追上去“陛下您要回宫吗是要治那人的罪吗”
“治什么罪。”皇帝跑了一会,突然惊觉自己为什么要跑。
不是有马车吗自己为什么要跑
真是跟苏若一起逛街逛傻了。
“那苏掌柜的不是惹您生气了吗”其他人在后面追的艰难。
这都是些文官,平常都不怎么锻炼,现在猛地跑了这么久只觉得腰酸腿痛,又不能不跟。
都是那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