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还裹有布囊,里面东西剧烈的燃烧着,而且伴随着刺鼻的黄烟。在两射之后,重骑兵也掩杀而至。
擒生军的冲锋更多的还是震慑,毕竟人数不多,但就像一计重锤打在了面团上,一下便撕开一个个大口子,这时四城的轻骑兵也跟踪而来,轻骑兵全是多日来守城的军士,虽然疲伤居多,但一来连日的战斗已全面激发了杀戮之心,二是神弩和重骑的冲击彻底击溃了秦兵的军心,三是每人都眼见过阵亡袍泽牺牲时的景象,复仇的心理更将最后一点理性赶走,于是在长安古城之外,又一次的屠杀开始了。
另一边行堡内的杨国照士兵,因为战斗力稍稍弱一些,屈长生本来可以守住杨国照的,可是太子殿下告急,他屈长生赶紧领5千精兵回援,可是剩下的5千兵马,由于多日来与中军的换防,早已是老弱病残了,杨国照并不知道前面是怎么回事,但优秀的军事才能,使他迅速做出了决定,倾全力出堡跟踪掩杀。于是屈长生留下的5千兵马,成了付如海和卫兵接战以来败亡最快的5千人。
屈长生刚刚和付如海中军汇合,杨国照的军队就追杀了过来,近9万人绞杀在了一起,由于卫兵四面合围,将秦军压缩在狭窄的地域内,而卫兵只在外围层层杀戮,而秦兵想突击,却因将令混乱,而只是等待着死亡来临。付如海同屈长生回合后,在禁军的护卫下,踏着疯狂为他做开路石的中军士卒的尸体,艰难的闯了出去,直奔河西而去。
但呼延胜却在混战初始,便领自己亲属的一曲人马,脱下重铠,换上轻甲,此时已经跑到了200里外的一处山口,下马后让众人安寝造饭,他凭借烧杀抢掠的经验,提前判断出付如海突围后的退路,旷野不利逃亡,只能走山麓,于是他杀敌最少,己部只伤了200人,接战也只有两次,却得到最大的战功,阵斩屈长生,俘获了大秦太子付如海,以及军中著名的勇士铁虎。
令狐占凝目观瞧着昂然站立的付如海和铁虎,面前的付如海和这个时代其他的割据诸侯相比,毕竟是一个守成,宽仁的君主,况且河套陇西一带秦的势力仍有,交给秦来打理不正好给自己修养和扩充的时间嘛。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自然最好,如若他不答应,自有别的用处,想到此,令狐占朗声笑道”来人啊,让大秦太子殿下坐下再说”
座中诸人除了刘宝如之外全都对汉王的意图不甚了了,前一天晚上,当胜局已定时,汉王便下令封刀,当时的争战杀伐,对降兵的处理一直是比较头疼的事情,首先杀降不祥,很多人不敢逆天行事,再有,杀屠降兵必然招致全体部族同仇敌忾的抗击心理,不但会受到临死反噬的伤害,以后再交战会更加困难。
通常的办法是给与钱粮予以遣散,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但很难保证,这些悍勇之徒不再散而复聚。再有就是像付君琛这样的雄才大略之流,敢于收留,敢以大任。现在自己汉王军队不可能一口吃掉三秦,秦一脉恨令狐一族深入骨髓。只有借重于秦,并吞秦与大月,更好的是将吕凉也吞没,让令狐垂轻易不敢拭锋芒,然后再想法子对付代魏的脱拔部。于是,当场散发从付如海那里抢来的财物,并宣,留下兵甲,健马者可拿钱走人。
自己好不容易才蒙上了人上人的地位,又博到了圣贤高名,归而总之便是不能轻易的被杀死,若是身老病故倒也罢了,若被乱世所灭,太亏了。
前一天晚上,刘宝如听闻汉王下令活捉付如海,便已然猜到他大半的心思,君臣一谈便至清晨,刘宝如甚至提出让城东顾的主意,历史上西卫便是东迁到长子定国的,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刘宝如却提出,秦岭太行一脉,虽说是山地,然峰峦之间却有很多的谷地河川可以放牧蓄马,种植粮谷,那里的百姓受战乱的痛苦并不是很大,对鲜卑一族也没多少仇恨。况且,主公的故地平阳,是门户枢纽的兵家重地,在那里定国正是休养生息,图谋天下的良策啊,希望明公祥加考虑。即便长安久驻的话,也要分兵东进,付如海不死,正可以收买一下秦的人心,秦新败,又有陇县姚登,金城的大月国仁和吕凉等群狼环饲,断不会马上在来进攻的,正是借势壮大图谋姚长东的大好时机。
“付如海,本王虽擒你,但绝不杀你,我只问你三个问题,你若答的好,本王不但放了你,还会将长安奉送。你愿否”
“令狐占,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本太子也知道。你没有羞辱本太子,我在这里先谢过了,但不知你刚才所言可当真”
“本王设此金帐,便是要让世人知道本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这么问便是答应了”
“请问吧”
“好本王先问你若得承你父的万年秦王之位,你欲何为再问你可知晋八王之乱后,何以有这百年乱世这最后一问嘛,便是,这乱世何时方是个终结”。
令狐占,本太子知你即设此问,便已早定腹案,无论本太子如何回答,均有不及。因此本太子的回答便是,愿闻其详
“好好好,那孤便讲与你听。他们汉人,讲什么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臣民百姓,都只认一个皇帝,至于皇帝的亲族,只是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