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放毒(1 / 4)

别那么抠门 张大姑娘 7593 字 11个月前

其实一开始大家都很好的, 在一起有点小摩擦都没什么的, 但是时间长了,几天之后,大家基本上都散了,谁喜欢跟谁在一起都是固定的了, 集体生活有时候很有意思的。

周邦媛反正看着黄君如跟于素华是玩的很好的,两个女孩子很多共同话题, 她觉得这样子也很好,周邦媛自己没有伴的, 叶芳芳虽然脾气很好,性格也可以, 但是吧, 人跟人还真的讲缘分两个字, 没有共同话题的。

大家开始都是要军训的,第三天就开始了,周邦媛选的这个学校其实一般般, 最起码不是双一流的,但是这个学校有个专业是国内一流的,那就是文物修复。

这个学校的发家史,就是从民国那时候开始的, 那时候不断北边为了躲避侵略,不断地南迁, 内迁, 大量的学者专家就一起跟着南下了, 后来留下来了。

课桌都是在炮火中支起来的,很有名的一句话来形容那时候的惨烈,就是一个人哭诉出来了,整个华夏容不下一张课桌。

是不是很可怕,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竟然容不下一张课桌,到处是硝烟,我们自己没有书可以看,那我们的下一代呢,难道从我们这里开始垮掉,那真的是对不起千秋万代的社稷江山,对不起子孙,对不起祖宗了。

所以就是靠着一己之力,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那时候不停地轰炸,房子都完蛋了,但是还是有人筹资,给学生建造铁皮房,在那里面上课,夏天热死了,铁皮房就跟个桑拿房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是条件艰苦的,里面留存着大量的书籍,只要进行轰炸转移,一定是带着书走的,每个人都带着走。

下雨的时候漏水,而且雨大的时候,打在铁皮房子上那声音很大,基本上第一排的同学都听不清楚老师说什么的,老师就只能扯着嗓子喊,喊哑了就只能多写,写在黑板上,一版一版的板书。

不仅仅是人的南迁,还有很多物质文明的南迁,那是我们中华的文脉,故宫一百八十万多件文物,几次南迁,辗转国内十多年,就靠着文物工作者的坚持,一直到了建国后才回到北京,无一件缺失。

想想这些精神就很可贵,那时候的老师,那时候的学生,很感动的,后来都成了我们各行各业的脊梁,不然我们的中国不是现在这样的中国,我们可能跟非洲兄弟们是一样的。

中国人喜欢内斗,可是关键时刻,中国人是每个人都能端起枪来上战场的,无论是老弱妇孺还是贫富贵贱。

周邦媛就喜欢这样的故事,她崇拜这样的精神,这个学校就是当初南迁的时候,暂时建立起来的,后来就流下来了,慢慢发展起来的,当初故宫文物在这里辗转几次,是一个重要的据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当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先师遗训,势不敢忘。

所以军训的时候,就算是很累,周邦媛也没有说是偷懒还是怎么样,但是她身体确实要比别人差劲一些,没有很多的锻炼,就是一直养着的,有点受不了,感觉别一般人更加难熬。

那大太阳给晒死了,教官一个个的皮肤都是蜜色的,看着这一群学生,肤色一个个白嫩嫩的,到了周邦媛这里就有点反光了,怎么就白成了这个鬼样子。

周邦媛也是心累,军训不能回家,就在宿舍里面,教官其实一开始的就是格外严格,甚至是苛刻,这都是部队作风,应该是这样的,大家也理解,也想改变一下自己。

可是真的是女生怕晒,男生怕累,周邦媛很害怕晒黑,太阳直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晚上也要检查的,要整理内务,教官要来检查的。

被子什么的都要学,她自己不管累不累也要跟着一起弄,弄好了有点空隙的时候,自己就拿着一个包去了洗手间,里面的东西全是护肤品,自己一层层的在上面涂抹,真的是很心疼自己。

弄得差不多了,教官也进来检查了,看着这里不行那里不行的,其实就是说说,教一下你,至于明天还不行,那可是真的有好果子吃了。

进来的时候列队要欢迎,那时候俩教官还没看到周邦媛这脸,等着出去的时候,列队欢送,一个就看到周邦媛那脸蛋了,定睛一看,真的是素颜无妆的,怎么就白嫩的跟鸡蛋白一样呢。

觉得不正常,看了看别的女生,确实是晒黑了不少的,脸上不黑的也有点发红,发红的就坏了,等着晚上就能过度成黑色了。

周邦媛也不是不黑,但是自己保养维护的好,不能来了,早上比别人早起来半小时,自己在那里捯饬东西,包括中间补水用的,都给装到裤子里面了,等着休息的时候可以用。

黄君如也起来了,她也得保持一下皮肤,她起来了,一会就喊于素华起来,俩人都是一起的,“快点起来,待会我们先去训练,不然来不及了,迟到了就不好了。”

于素华也跟着起来,看了一圈,没看到周邦媛,床上整整齐齐的,这个全靠着教官的功劳,周邦媛不大会整理东西,但是她会保持好,那被褥什么的根本就不动,好好的给保护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