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些议论。
已经有人跟曾海燕三岁的大儿子开起了不知分寸的玩笑
“你妈妈回省城怎么这么久都不回来,是不是就不要你了”
这话被曾海燕的丈夫江建国当下就虎着脸怼了回去,然而这并不能阻挡村里的流言蜚语。
好事的长舌妇们,在春节难得悠闲的聚会里分析得格外起劲,话里话外的结论都是大同小异
曾海燕本来就是城里人,当初也很想回城,如今考上了大学如愿以偿,必定会抛夫弃子再不回红星大队
曾海燕的丈夫和婆家人对此非常生气,每次都笃定地跟众人说,他们家海燕不是那种人,她肯定是有事情在娘家耽误了,事情办完了就一定会回来。
然而,好的不灵坏的灵。
年后他们就收到了曾海燕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她表示,决定和丈夫建国分手,两人以后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希望对方不要来纠缠。
至于孩子,只字未提。
之所以说是分手,是因为曾海燕和她的丈夫江建国根本没领证,村里人大多没这个概念,嫁娶之事办几桌酒昭告亲朋好友便算是成了。
所以,曾海燕办完了与红星大队的交接手续,转移了户口和粮食关系,就再也没有回来的必要性了。
好好的大学生媳妇儿没了,两个孩子也没了妈,江建国的家人不顾还在正月就开始呼天抢地,到处控诉曾海燕没良心,甚至还到公社去告她。
但人都已经去了省城,各种关系也转走了,公社的干部又能做什么,不过就是开解他们几句。再怎么闹,也是没结果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录取通知书的事,说明一下哦,刚恢复高考的时候,那一年确实有很多人是来年二三月份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留给学生办各种手续和去学校报到,一共只有十来天时间。现在看来很奇怪,但在当时的邮政效率以及第一年举办高考没经验的情况下,其实也算正常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