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八斤拍了拍钟伯强的肩膀,安慰他道“别多想了,过日子得往前看,你爹娘在地下要知道你生了这么多带把的,肯定乐坏了。”
田八斤说这话也不是没有缘由的,钟伯强算是月泉村的生儿子专业户了,总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大的儿子和田爱国差不多大,最小的儿子也就和田守华一样年纪,家里的小儿子和侄子年纪一般大,叔侄俩相貌又长得像,走出去都让人当成双胞胎,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
钟伯强的脸上带了一丝自得,要说别的他比不上八斤哥,但是生儿子这一点在月泉村他要是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田八斤见了钟伯强脸上的神色,笑骂了几句,便开始低头干活。
田新华虽然年纪小,不过个子已有170了,所以骑田满银的自行车挺轻松,也骑得挺稳,田思思揽着他的腰舒适地坐在后座,这次她吸取了教训,拿了一个棉垫子垫在了后座上,坐在上面屁股一点都不疼了。
他们打算先去镇里,给田满铜、田满莲、田满桔先送,然后返回时再送田满兰、田满菊、田满桃三家,虽然要去六家人,但因为都是顺着路,所以也不太费时间,一下午完全赶趟。
“新华哥,我们先去谁家啊”田思思坐着无聊,有一句没一句和田新华聊天。
“先去供销社小婶那里,要是四姑夫田满莲丈夫王百善也在,正好一道拿给他,要是不在,就去镇小学找四姑,然后再去五姑姑田满桔那里,再然后去大姑田满桃家,接着去二姑田满菊家,最后去小姑田满兰家,正好一条路顺到底,咱们也不用绕路。”
田新华安排得井井有条,田思思则听得头都晕了,一二三四五六,这么多姑姑,她呆会可别喊错了,田新华扭头见到田思思茫然的神色,不禁笑了,阿囡肯定是又犯迷糊了,以前她就老把几个姑姑喊错,闹了不少笑话,想到这,他叮嘱道“阿囡,呆会你可别乱叫人,跟着我叫,我叫啥你就叫啥,明白了吗”
“哦,知道了。”田思思正愁着呢,听了田新华的话立马乖乖的应了,惹得田新华狐疑地回头看了她好几眼,阿囡这脾气怎么改了这么多,要搁以前,她肯定要不服气地和他唱反调了。
田思思见状,明白自己肯定又是哪里有什么地方和原主不一样了,她也懒得纠正了,反正现在她还小,可以用长大懂事的理由蒙过去,不过见田新华好几次回头她就忍不住吼道“专心点,要是你把我摔着了,看我不跟二爷爷告状,打得你屁股开花。”
田新华笑了笑,开始专心骑车,刚才一定是他的错觉,阿囡不还是那个娇蛮不讲理的阿囡。很快他们便来到了供销社,小婶和四姑夫正好都在,田新华从车筐里拎出了两半只兔子,分别递给了他们,王秋梦和王百善惊讶地看着肥硕的兔子,用眼神询问他们俩。
田新华也没多说,含含糊糊地说是大爷爷上山打的,让他给送过来,王秋梦和王百善忙把兔子用篮子装好,再用干草盖上,放在隐秘的地方,免得别人看见了问东问西的,现在这年头吃点好的也得藏着掖着,红眼病的人可多着呢。
王百善和王秋梦也没多挽留两孩子,知道他们俩肯定还得去其他几户人家送肉,以老爷子的性格,不可能会厚此薄彼的,王百善拿了一包饼干递给田思思,让他们俩拿回去和其他兄弟分着吃,田新华和田思思也不客气,这个四姑夫是供销社的采购员,油水可足着呢,一包饼干那是小意思。
两人谢过了王百善,便骑车走了,依次给田满桔她们几家送了兔肉,回来时筐里也多了不少东西,有田满桔给的自家做的冻米糖将大米和白糖一块煮化了,再冷却后拉成一条条的糖,有些地方叫米糕,田满桃给的藤梗一种用米粉做的粉条,盘成藤条一般,田满菊给的年糕,把筐里装得满满的。
田满兰是家里几个姐妹嫁得最差的,不光丈夫是二流子,就连地方也是全镇最穷的黄坑村,村子处在半山腰,进村全是上坡,出来就全是下坡,村里人一年到头也不出来几趟,基本上自给自足,除了来镇上买点盐酱醋这些生活必需品。
也因此,村子里的光棍挺多,因为村里的姑娘但凡出挑点的都赶着往外嫁了,外村的姑娘没几个愿意嫁进来,就是地主家的闺女儿也宁愿嫁给外面村子年纪大点的男人,也不肯嫁黄坑村的年轻后生,当年田满兰嫁到这个村时,还引得黄坑村整村人来看热闹,都觉得纳闷,田满兰一个根红苗正、相貌俊俏、身体健康的好姑娘,为啥就想不通嫁到他们这个鸡不生蛋、狗不拉屎的憋屈地方来了呢
上坡路实在是骑不上去了,田新华只得下了车,推着车子往前走,田思思哪能看着田新华一人推,便也在后面帮忙推,田新华见田思思用力后红通通的小脸,忙让她顾着自己走就好,才刚病好,可别累着了。
田思思脱了外面的滑雪衫,再把帽子和手套都褪了,坚持一定要推车,田新华自己也不过是个13岁的小孩,力气再大也是有限,他也实在是吃不消一个人推了,便也没再坚持,尽量自己多用点力气,让阿囡少费点力。
幸好不是所有的路都是上坡路,一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