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1 / 4)

王治之先生没有理会傅山老先生的“倚老卖老”, 他一边远望无逸斋周围因为种满了菜园、桃林、稻子,显出的一派田园村舍风光,一边放声吼着他的秦腔。

“忽然间一个突然, 鸟儿啁啾, 鸭子撒欢打滚还治通舟;突然间一个忽然,沃野平畴,湖泊星罗棋布一望滟滟”

欢快高亢的吼声,就好像这长春园的瀑布一样激昂雄壮, 听得傅先生也坐不住,干脆取过一个板胡, 一边拉,一边吼起来当前大清国最为流行的秦王破阵乐, “四海皇风被, 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尖细清脆的板胡声极具穿透力, 让胤礽在前来无逸斋的路上就大致的听到。因为大家的欢乐心里也泛起一丝丝愉悦的太子殿下,想到四弟今儿早上懂事体贴的道歉,还有眉宇间的坚定之色,就更为舒畅痛快。再想到太子妃在背后的功劳, 心情就好像这东方天空的朝阳一样, 鲜亮瑰丽。

等他来到无逸斋,发现距离讲学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提前到来的众人不是在拿着扬琴、羯鼓、笛、琵琶等乐器伴奏助兴, 就是一起像模像样的走着队形,跟着吼秦王破阵乐。

一个个文人大臣们做着披甲持戟的样子,在同僚们的伴奏下,一会儿摆成一个圆形,一会儿摆成一个方形,他们还兴致勃勃的分成三队,一队模仿大唐战车的模样,两队站两边,像个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交错屈伸,首尾呼应,好不乐乎

被众人的激情感染,心痒难耐的太子殿下顾忌着他变声期的嗓子,实在是不敢大声吼出来,只得拿起一个小锣随着节拍敲打起来。

闻声而来的阿哥们,以及越来越多的文武朝臣们,自觉的按照乐舞图的队形站好,一时间无逸斋的吼声直震屋瓦。

遥想当年,秦王李世民大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新建的大唐政权,大唐士庶歌舞载道,军民一起为他们英勇过人的秦王大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玄武门外的国宴上,一百二十名乐人在宫廷乐队的伴奏下,舞的气吞山河。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外国的使者听了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可是如今的大清人吼秦王破阵乐,不光是喜欢它的婉转动听,高昂激越,更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去年春节的时候,胤礽陪同他的老师们观看民间艺人表演的秦腔杜子美游春图,听到傅山先生他们都因为秦王破阵乐曲谱的失传连连叹气,就让嘟嘟搜索了一下这个乐曲的历史。

当他知道,倭国使节在大唐女皇时期,曾经把秦王破阵乐的全套曲谱带回国,还保存完好后,就让阿嘞尼大人想办法从倭国使节手里给挖了出来。

前朝时期花蕾出绽的梆子调,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盛世,随着大唐最辉煌的乐章秦王破阵乐的回归,在“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前朝“康王腔”的演绎下,一时间风靡整个大清国。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百姓齐吼秦腔。

苍凉悲壮的“秦风”,撕心裂肺的诉说着,古华夏人两千年来筚路蓝缕的血泪奋斗史,历代英雄壮士凭着他们骁勇剽悍的血性,在金戈铁马的杀伐之世,纵横驰骋,给老百姓打下一个个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家国天下。

声势浩大,气势不凡的吼声从无逸斋里头传出来,据此不远处,一墙之隔的西花园里面,正领着众位才女在这里乘船游玩的太子妃自然是听得清晰。她想到太子殿下的小嗓子每次都让他只有伴奏的份,嘴角轻挑,微微笑了出来。

建筑疏朗、环境幽深、具有自然情调的水景园西花园,和它的主园、淮北第一水园畅春园一样,也是以水势胜出。以桥廊穿插,小桥回护,水光花色,交相辉映,通过一水贯通的水路将全园各景点贯穿在一起。

众人一边欣赏着西花园的美景,一边听着这些大臣们的吼声和乐器演奏声,一个个都是眉眼舒展、含笑不语。太子妃稍一琢磨,对于今儿的诗作主题也就有了主意。

“前两天藤萝日报按照新式白话题材写了一篇小诗歌,民间的反应非常好。今儿我们就围绕大清国的这股秦王破阵乐风潮,也写一首白话小诗歌。不限制格式,也不要求押韵对称等等,大家尽情发挥。”

大家伙儿闻言,当然是连连说好。这个新式诗歌的通俗易懂、自由发挥模式,不光是民间老百姓喜欢,年轻的学子们喜欢,对于心思活泛的人,或者说对于初学汉家文化满人来说,更是不要太妙。

只要文采好,就可以随意发挥,没有以前那些平平仄仄的要求,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给旧式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说,更是一下子打开了旧式诗歌的框架,打开了天下文人的思想束缚。

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不遵循祖制。结果引发好多年轻学子写诗歌诘问,什么是祖制诗经是不是祖制各民族的民歌是不是祖制难道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就唐诗宋词是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