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110 章(2 / 3)

军正在卫河两端对峙。”

“禀太子殿下,仇指挥使已经从顺宁府西南面成功破城,正在顺宁府城抓捕敌军将领梁安与其残余部下。”

“禀太子殿下,穆国公已将沛国公拦截至玉州围困。”

最后是一道密报,建兴帝召进京的那支军队,果然与一支叛军遭遇上了。

两军相遇,虽未开火,但却是谁也走不掉了。

朝臣听完捷报,心中惊诧不已,太子不仅拿到了恪王军队进京的情报,而且逐一击破了他们。

太子用兵之奇妙诡谲,似有太祖打天下时的风范。

阁臣们对视一眼,从最初的惊惶,慢慢变得胸口灼热,他们知道,这一战,太子胜券很大。

众人热血沸腾起来。

首辅周一至站出来说“殿下,如今只剩下逆王带领的一支军队即日抵京。京中兵力到底有限,必须要赶在逆王其余军队与其在城外汇合之前,击破敌军否则我方补给不足,城中人便犹如困兽了。”

王侍郎也愤慨激昂地说“殿下,逆王火攻京城,视人命如草芥,如此不仁不义、残暴冷酷之人,天理难容”

次辅群辅亦纷纷应之“臣等愿为殿下鞠躬尽瘁”

聂延璋懒懒地看着归顺的朝臣们,晾了他们片刻,才起身说“好。”

周一至又道“臣请殿下即刻下令城中布防事宜。”

群臣附和,城中九门,守门之人的钦定,至关重要。

聂延璋一抬手,陈福便将京城的舆图拿了上来。

他又招招手,大臣们围过来。

聂延璋指着京城九门,分别布置了人手,从西直门到德胜门,每一道门,他早就想好了由谁看守。

其中八门,群臣没有异议,可是德胜门由今科新科状元王右渠来守

周一至说“殿下,王编修到底年轻,虽是状元,却也只是正六品编修,德胜门交由他,是否不足以服众”

王侍郎也觉不妥,连他都没被太子派去守门。

其余八道门的守门者,各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这王右渠也能守德胜门,他心中不服。

聂延璋这些日累得很,眼下有乌青,长睫垂下来时,似乎有倦意,话却说的果决“诸位说的不无道理。”

群臣正嘀咕着,德胜门该换谁来守的时候,聂延璋转着玉扳指说“陈福,传旨。兵部孙左侍郎已伏法,兵部高位空悬,孤现任翰林院编修王右渠为正五品兵部武选司郎中,暂领兵部,守德胜门。”

陈福走过来说“是,奴婢这就去传旨。”

聂延璋稍稍坐直了问众人“还有什么想说的”

众人自然无异议。

王右渠本身就是正六品编修,特殊时刻连升他两级并不为过,兵部如今无人首领,他既是与其他司郎中品级相同,又受太子重视,守德胜门顺理成章。

陈福去翰林院里传了旨意,连崭新的官服都预备好了。

他笑着说“王郎中,快换了朝服,随奴婢一同去面见殿下,商议守城之事吧”

王右渠倒也没诧异,去里间换了朝服便入了皇宫文华殿。

“臣参见太子殿下。”

“平身。”

群臣朝王右渠看去,他挺拔清瘦的身躯将正五品司郎中的朝服也撑得更加华贵了。

聂延璋打量了王右渠一眼,不愧是他当初也中意的状元郎,瞧着越发顺眼了。

他淡笑说“来人,赐座。”

王右渠跪道“谢太子殿下。”

诸臣与聂延璋共商守城事宜,臣子们提出的意见都很陈旧,说的无非是普通的防守方法,而这些聂延璋早就吩咐下人去布置了。

王右渠静静听着,等到没什么人说话时候,才起身道“殿下,听说逆王打算火攻京城,微臣以为要备沙土以防止对方火上浇油。”

朝臣对视一眼,纷纷点头,王右渠说的很有道理。

周一至出来说“殿下,王王郎中说的有道理。逆王显然不将百姓性命放在眼里,既用火,便不怕再用油了。”

王侍郎跟着就说“殿下,眼下要即刻吩咐各门就近取土才是,可并非每一门附近都有适宜的取土之处。”

群辅附和“正是正是,此事迫在眉睫,该立刻去督办了。”

陈福笑了笑,告诉众臣“王郎中好才智。这件事殿下也早有预料,已吩咐下各处城门了,只不过还缺个督办的人,不知道哪位肯去”

在殿内的朝臣们,手里各有职责,或有不愿离开太子跟前的人,自然不肯领这桩皇城里乱逛的苦差。

元永平从末尾出来道“禀太子,微臣愿去督办此事。”

聂延璋看不清元永平的脸,便说“这位是起身过来孤认认人。”

元永平起来道“殿下,微臣国子监祭酒元永平。”

聂延璋心道巧了,原来是枝枝的大伯父,他忖量了片刻,关心道“家中可还安好”

元永平没想到太子竟这样体贴,关心起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