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元若枝回家那日, 十分热闹。
整个京城几乎都在看议论。
承平侯府,几乎沦为笑柄,对区区一个内宅女子动私刑,林家从前数年的风光, 在这几十年间逐渐消弭, 如今干脆完散尽了。
街头巷尾, 惋惜的无非是当年的老承平侯的丰功伟绩罢了, 而非这些靠其荫庇得道升天的不肖子孙们。
元若枝饿了两日, 背后又受了伤,流了那么多血, 在承平侯府门口昏倒后, 回了元家, 仍旧昏迷不醒。
闻争烨托人请了御医过来替元若枝和老夫人诊治。
王右渠在大家手忙脚乱之中,又亲自去单请了京城两位有名的坐馆大夫,以备不时之需。
元家人顾不上厚待客人,匆忙向客人们道了谢, 都在老夫人院子里等消息。
两刻钟后,御医和坐馆的大夫们看完诊, 从屋子里出来。
闻争烨没有遮掩地问“元姑娘现下如何”
按照尊卑,该是先说老夫人的身体状况才对。
御医回闻争烨“世子爷, 幸而姑娘日常身子康健, 并无大碍,好好调理一些日子便能痊愈。”
元家人松了一口气,连忙又问老夫人身子如何。
坐馆的大夫们相视一眼, 怕得罪贵人,没说话。
御医诊惯了贵人,淡定开口道“老夫人元气大伤, 日后千万要好好调养,便还有得活,若调养不好,也就两三个月的事了。”
元家长辈们纷纷心惊肉跳,谁也不愿意看到老夫人去世,哥儿们还没出息,若元永业现在要守孝三年,元家日后更是要任人拿捏。
元永平到底是一家之士,他镇定地送走大夫们,再同闻争烨与王右渠道了谢,连同他们一起送走,十分抱歉地道“家中现在琐事繁多,招呼不周之处,敬请二位包容一二,改日家中安定下来了,世子与王编修不嫌弃,我我与我兄弟们一定上门致谢。”
元永业也跟过来作揖。
王右渠连忙作揖回礼,说“元叔父客气了。”
闻争烨扶起作揖的元永平与元永业,道“二位折煞晚辈了。”
元永平与元永业心中俱是一惊,王右渠与元家算有邻里之情,又沾着些亲戚关系,世子爷也这般客气
闻争烨爽快道“晚辈就先走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找大夫、寻珍稀草药,元家只管往穆国公府里递帖子。”
元永平笑应着,心里却并不敢将这话当真。
不是所有的人情,元家都承得起。
闻争烨与王右渠也是知趣的人,心知元家正是热锅上的蚂蚁,便不在这儿打扰。
元永平与元家的爷们儿,一同送了两位从大门出去。
闻争烨与王右渠出了大门,却未立刻分道扬镳。
闻争烨上了马背,俯视着王右渠说“不论如何,元姑娘的苦头不能白吃。舞文弄墨我不如,抡铁拳不如我,总之让他们什么滋味都尝尝。”
王右渠微扬清正的下颌,点了点头,说“好。”
二人各自离去,一文一武,让承平侯府受到双重重压。
元府。
元老夫人身子骨不是一日两日弱下来的,原是有旧疾,大家心里都有数,只不过这回因受别府之辱才诱发出来,大家心里又忧心又愤怒。
元老夫人比元若枝先醒。
元永业跟尤氏夫妻两个,带着儿孙辈里已经懂事的孩子们进去探病。
小的们跪倒一片,有的忍不住低声哭泣。
元老夫人躺在床上侧头看着乌压压的一片脑袋瓜子,忍不住淡笑道“哭什么,我这还没死。”
孩子们哭得更厉害了。
尤氏并几个妯娌,眼眶也十分酸楚。
元老夫人伸出手问道“枝姐儿怎么样了”
尤氏忍泪说“枝姐儿还好,御医说没有什么大碍。”
许是有生命快到尽头的感知,元老夫人叹了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了。”
她咳嗽了两声,才逐渐生出些对元家,对尘世,对儿孙们念念不舍的意思,尤其经历这一遭,她发现元家不过是茫茫宦海中的一叶浮萍,悲从中来,一鼓作气同小辈们说“元家不是权势滔天的显贵之家,但也是世代都出举人、进士的书香门第,粉身碎骨浑不怕,元家先祖的骨气不能丢。学一学枝姐儿是怎么不堕风骨的,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元家晚辈齐齐拜倒“是,谨遵老夫人教诲。”
元老夫人疲倦地挥挥手,让闲杂人都出去,只留了在家里的两个儿子,和掌家的尤氏,嘱咐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从前总是想着,时日还长,有些事可以等一等现在才惊觉等不了了。若我熬不过去了,趁此机会清理内宅,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