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步入正轨(1 / 2)

第五百一十一章 步入正轨

事实再一次证明,蝴蝶的想法虽多,但对于那些太过专业的问题,却是没什么办法的,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当领导的人本来就不需要什么都懂,只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就行了。

共济会的成立,一开始在民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不过在高层的社交圈中却是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正如方碧瑶一开始所预料的那般,对于这样一个明显包含着太多令人想像的空间的组织名称,所有能够理解它含义的人,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哪怕明知道这不可能是书上所描述的那个西方精英结社组织,可是,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发起人的背景,便不难得出结论就算是仿制品,这也绝对是个质量过硬的高仿货

与传言中的共济会不同,中国的这个共济会组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搞成什么秘密结社,直接就在政府里进行了合法的登计注册,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互助组织,它欢迎任何人的加入,对成员也没有作出什么特别的要求,组织内所有的公益行动和账目全都是公开的,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国家的在职公务人员,包括那些领导干部,理论上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加入这个组织当然,实际上这样做的人并不多,毕竟作为党员干部,对于这种事情多少还是有些敏感的,但他们的家人亲属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谁也不会拒绝这样一个能让自己极大的扩展人脉的平台,尤其是这个平台还是包装在合法的公益组织外衣下,有名又有利的好事,谁会拒绝

结果很快就证明,这个组织的能量和作用,远比预计的还要强大,不过与蝴蝶想要成立它的初衷不同,它真正打响名声的第一枪,却不是什么扶弱锄强的侠义之举,而是组织内部几次纯交易性质的任务。

八十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改革起步的时代,这时候国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真正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在越来越开放的政策的刺激下,各地的建设却是搞得如火如荼,这也就导致了各种资源的高度紧张,大到钢铁石油建材,小到一个运输的车皮货柜,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紧缺的,所以在这个时代,为了能搞到这些生产建设所需的资源,那真是不知愁白了多少人的头发。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也就是几个外省驻京办事处的负责人,也不知是听了谁的介绍,申请加入了这个刚成立的共济会组织,而他们刚好也在为一件上级领导交待的任务犯愁省内的某个工厂,最近正在进行生产转型,急需一批设备,但这批设备的批文却迟迟批不下来。此前他们也是找了无数的关系,无奈竞争的对手太多,到现在都没把这事给办下来,眼看着工厂没有设备就无法开工,工人们上不了班,天天在那里闹腾,领导们一天几个电话打过来催促,急得他们想要跳楼的心都有了,也就是急病乱投医之下,听说这共济会的能量大,在经人介绍入会后,先是咬牙捐了笔钱,换来些积分,然后以这些积分为悬赏,在组织内发布了求助任务,希望有人能帮他们搞定这批设备的批文。

原本只是死马当活马医,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经费有限,这悬赏的积分其实也不是很多,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任务发布才不到一天,就被人接了下来,然后,只用了三天时间,相关部门就给他们送来了批文,整个过程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更让这几位负责人想不到的是,接下他们这个任务的,居然还是一个红三代,虽然其本人并没有担任任何政府公职,但其家庭背景之大,别说是他们这种级别的办事员,就算是他们的领导,他们领导的领导,都未必有资格去接触人家,更别提求人办事,可现在,双方甚至连面都没见,话都没通上一句,不过是花费了一点钱来购买积分,就顺顺利利的把事情给办成了,这是什么概念

这尼玛就是一条通天大道啊

而对于那个红三代来说呢虽然他并不在乎这点积分,但同样的,这件在别人看来麻烦得要死,甚至能把头发愁白的难事,以他的能量,不过就是几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毕竟托人办事,多少总会欠些人情的,但对于他这种层面的人,眼界却又与常人不同了,以他的家庭背景,多少也是能接触到一些高层的内幕的,虽不知蝴蝶的存在,但对于方碧瑶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红色资本家,到了一定层次圈子里的人,谁不知其中的能量有多大能借助这么点小事与对方拉近关系,对他而言绝对是一件无比划算的买卖,何况这积分他将来也同样可以用于在组织内悬赏套现,这比拿出去直接卖钱可安全得多了。

原本,许多加入共济会的成员对这积分的设定还有些不以为然,甚至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而完全就是把这共济会当成一个交际的平台,可是经过这件事,他们才猛然意识到这积分的作用竟有这般大这年头,一条紧缺物资的批条,拿到市面上那就等于是一叠叠的钞票啊,不管是用来套现换钱还是送人情,都是妥妥的硬通货,而积分既然能换来批条,当然也能用来解决其他的问题,活在这世上,谁敢说自己就没有求人的时候手眼通天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与其事到临头才去求爷爷告奶奶,为什么不存些积分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