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而言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就算没有进过公安局,各种刑侦谍战的影视剧和故事里,但凡是我党的执法机关审问犯人,这几乎都是他们的开场白。
说起来,这也不算骗人,因为在中国的执法理念中,对一个已经确认了罪行的罪犯进行量罪定刑时,他本人在侦办过程中的认罪态度,的确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样的罪名,量刑可以是几年,十几年,也可以是无期,甚至枪毙,在这其中,认罪的态度虽不能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影响也是很大的,像那些面对如山的铁证依然百分抵赖的家伙,他们的下场通常都不会很美妙,能无期就不会判有期,能枪毙就不会让他死缓,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从来就不是吃素的,顽抗到底又死不悔改的家伙,没人会可怜他们。
当然,这句话有时候也并不完全正确,比如某些惯犯,他们被抓时,或许公安机关还没有掌握他们太多的罪证,又或者抓他们回来,其实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案子,而他们却因为做贼心虚,加上国家机关强大的威慑力,使得他们交待的问题过多,结果把自己的案子越弄越大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也就是所谓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不过真要是因为这种原因而被坑,也只能说是罪有应得,何况纸包不住火,既然都落到了执法机关的手里,还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的人,这种人的下场通常都只会更惨。
只是,说是这么说,很多人却不知道,公安执法人员之所以要在审问时格外的强调这一政策,并不单单只是进行宣传和说服教育,这句话更大的作用,还是作为一道测试题,来测试疑犯的反应,以便于审问者来判断这名疑犯是否心虚,有没有说谎。
听起来有些玄乎,但这在行业的圈子里,却并不是什么秘密,就像很多不把公安放在眼里的老油条,老江湖,真到了审问室里,不管平日里如何威风八面胆大妄为,只要听到这句话,往往都会六神无主惊慌失措,用不了几分钟,便什么都交待了。
这句话,之所以能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是因为站在它背后的,是一个向来就说话算数,执政能力更是达到了逆天级别的强大政府,更是因为这个政府几乎是从建国之初,就一刻不停的在宣传它,从而让这句话在建国之初便经历了最为残酷复杂的斗争洗礼,并让它伴随着自己的政权一路成长,从未动摇,最终,在这个国家里,将它变成了一个世人皆知的真理。
你可以怀疑它,质疑它,否定它,嘲笑它,但绝对没有人能无视它
之所以要这样做,当然是有原因的罪犯都很狡猾,狡猾的人往往都会趋利避害,他们当然不会老老实实的认罪伏法,但是当他们面对这柄以倾国之力打造的审判之剑时,越是狡猾的人,就越是会进退失矩,因为他们知道,一旦面对这句话的审判,那么他们接下来所作的每一个选择,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将决定他们今后的命运,在这种压力下,除了极少数受过专业训练,能完全控制自己情绪的强者,普通人,在面对这样的压力和选择时,都必然会患得患失,而一旦犹豫,就会露出破绽。
之所以要说这么多,是因为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复杂
几番的试探和较量之后,赵忠义和王珂惊讶的发现,哪怕是祭出了坦白从宽这柄无往不利的审判之剑,这杜建章竟然也是没有丝毫心虚的感觉虽然也有些紧张,但这种紧张却是任何一个人在面对这种处境和审问时都会产生的,与心里有鬼的那种心虚完全就是两码事,而这,却显然不符合他们此前的预判。
这就麻烦了会出现这样的反应,要么就是这个杜建章根本就不是他们要找的人,所以才这般理直气壮,要么,就是他实在太过狡猾,也太善于伪装,甚至连赵忠义与王珂这般行内老手都看不出他的真伪,而这两种结果,无论是哪个,都不是赵忠义他们想要的。
之所以会用这么复杂的方式把人带回来,那当然是有理由的在原本的预计中,俩人的判断是这个杜建章,应该只是被敌对势力收买的变节者,甚至都不是什么重要内线,把人带回来,一方面是想从他的嘴中问出更多的情报和线索,另一方面,也是存着让他戴罪立功,以便打入敌人内部,套取更多情报的主意,否则,若只是要抓人,又何必弄得这么麻烦费心费力的扮作小偷,不就是为了让整件事看起来只是一件寻常的治安事件,不引起旁人的怀疑吗。
原本,这一切不说是十拿九稳,赵忠义他们也是有着七八成的把握的,因为在这几年里,类似的案件实在太多了,境外势力最爱收买的就是像杜建章这种有些人脉关系,却又不在要害部门工作的政府中低层干部,因为这种人路子宽,渗透力强,与三教九流的人都有着一些来往,却又不怎么打眼,与他们接触,不容易引起安全部门的注意,同时这些人名利心强,警惕性差,收买起来也相对容易,只是这些人的价值终究有限,就算被收买,多半也只是充当外围的炮灰,是很难得到情报机构的重视和培养的那杜建章的情况,无论怎么看都与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