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1 / 2)

事情的经过,墨韵刚开始是不肯说的。但是林如海和黛玉都能大致推理出来。墨韵不说,林如海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了大致过程,和实际情形不差什么。

墨韵只补充了些许细节,比如刚开始她是真想救人。或许,她也想以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天生的恶人。但是这些皆不是她害人性命的理由。

待得还原出事情的经过,贾敏早已泪流满面。

她是林家主母,没管理好后宅便是失职,何况,因着她的失职,险些要了林佑的性命。叫她如何不后怕、自责。

贾敏对林如海道“老爷,都是我管家不严,才叫人寻了机会。从今以后,我定然扎紧了家中各处,不叫一只苍蝇飞进来。”

林如海之前在兰台寺为官,见惯了官场争斗;后来在九江做知府,又见了人间百态。自然知道有人要害林家,原也怪不得贾敏,劝道“有千日害人的,没有千日防人的。今日之事,原也怪不得夫人,夫人不必自责。否则,为夫反而无法自处了。说来,那傅试不管受谁指使害人,终究还是冲我来的。”

林如海以前在兰台寺时,职责所在,弹劾过不少人,自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林如海深得太宗信重,出翰林入兰台,中间还守过林老太太的孝,出孝后就官复原职,可见其简在帝心。加之兰台寺本就是三司之一,无人敢报复罢了。后来林如海外放,京中贵族,许多都以为林如海官场失意,便不将其放在心上了。

也是外放这七年,林如海不但得了一双子女,在九江还攒下不错的官声。

现在太宗皇帝突然升了林如海在兰台寺的职位,又点了两淮盐运这样的实缺。许多勋贵官员才回过味来,林如海外放九江,不是发配外省,而是太宗皇帝有心历练他。

一直在兰台寺就职,虽然品级在京城不算极高,但是手上权利却极大。只是林如海少年得志,先入翰林后入兰台,一直近在朝堂,对于官场争斗而言,林如海未免不够接地气。太宗皇帝让林如海在九江历练七年,是让他熟悉了地方上的官场弊端。然后授以兰台寺大

夫和两淮盐运使两个要职,是让他做整顿江南吏治的先锋。

江南,太祖皇帝起势之地。当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逐鹿中原,乱战了数十年。自然,不管哪一路义军,身边幕僚将士多为同乡,太祖皇帝亦不例外。

打江山的时候,同乡之间更为信任、器重;得天下之后,为了不显得薄情寡恩,当初跟着太祖打天下的人,也尽皆封王封爵。江南是多少公侯之家的根基所在,官场的水,可谓深不见底。

如今太宗都继位了三十多年,自然不会由得勋贵之后继续在江南胡来,才有林如海身兼兰台寺大夫和两淮盐运使两职,空降江南这样的委任。换句话说,林如海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但是地方和中央集权之争,别说自古以来从未解决过,就是黛玉穿越到的后世,依旧有这个问题。江南的事,哪有那样容易。

地方势大,则钦差性命不保的事自古有之。对方向林佑动手,不过是一个警告;前世里,林如海不就死在任上了吗

至于太宗皇帝,在黛玉看来也不是个好的。即便太宗要重用父亲整顿江南吏治,为什么父亲外放的时候是去九江,而非江南。无非是太宗怕父亲熟悉地方官场的时候,和江南官员结交起来,成为利益共同体。

站在太宗的角度,他如此用人没什么不妥;但是站在林家人的角度,林如海身怀重任,又人单势孤,江南局势盘根错节,万一有个好歹太宗显然并不太看重这位传言中天子重臣的性命。

君为臣纲,是这个年代的规则。

想到这里,黛玉轻轻叹了一口气。

也是一口叹气,吸引了林如海夫妻的注意。贾敏悔恨交加,又怒又怕,哭得满脸是泪,黛玉倒面色沉静,看似不但不怕,似乎也不惊怒,夫妻两个都深觉纳罕。“玉儿因何叹息”林如海问。

黛玉轻轻啊了一声,回过神来。今日刚醒来就遇到这么多事,她还没消化过来“没什么,父亲,母亲,墨韵做出这样的事,咱们会报官么”

但凡豪门贵族,讲究打断胳膊袖里藏,是不愿意家丑外扬的。林佑虽是落了水,到底救回来了,没什么大碍,林家若是要掩藏此事,倒也不会有碍名声。

一旦报官,此事只怕要成他人谈资。

听到报官,贾敏有些犹豫,转头对林如海道“老爷”家仆谋害幼主,贾敏这个当家主母自然也面上无光。

林如海听到报官二字,眼睛一亮,暗道倒是可以通过报官试一试人。于是点头,道“嗯,报官。”

听到报官两字,跪在地上啜泣的墨韵吓得忍不住发抖,脸色更是一片死白“老爷,太太,看在奴婢往日曾经尽心伏侍的份上,饶过奴婢这一回吧。”墨韵原本想说瞧在佑大爷并无大碍的份上,但是他知道林佑是林如海夫妻的死穴,到底忍住了没敢提。

贾敏愤恨道“你还有脸提往日往日我是怎么待你们的竟将你等养得这样狼心狗肺起来。若非怕脏了我的手,恨不能亲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