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第一条宽轨铁路(过年好!)(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4064 字 6个月前

公路和铁路的快速联运。”李衡笑着并不以为忤,只是朝着旁边的助手摆了摆手。

按照三巨头商定的人设,他俩之间需要一点矛盾来演给外界看的。很多时候现实无法完美,有时候立了山头,让持各种意见的人能有所选择,才能笼络的更多的人。反正要论亲近,世上又能有哪些人能比得上另一个时空一起携手而来的兄弟?

三巨头顺着特别建造的站台继续前行。

宽轨的标准也意味着以前的站台等设施需要重新建设或者改造,但看着眼前那条巨大的钢铁长龙,赵易觉得这些重建和改造都值了。

“6米,竟然这么宽?”叶关也惊叹道。

虽然早知道列车宽度是6米,但亲眼所见感觉更震撼。

6米宽的列车宽度是标准宽度,对3米标准轨并不吃力,这么大一个钢铁怪物,带来压迫感的不止是心灵,还有吃力的轴重和路基。

“为了负担宽轨列车的重量,轨道很多地方都采用无砟轨道。德国人的地下混凝土墙的办法不错,不过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主要是东南亚地区雨水太频繁,很多地方排涝需要考虑,所以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案来实验和应对各种环境,就像那片连拱凝土墙,就设置了很多处排水洞和过人洞。当然要是高架桥会更方便,只是成本太高,对我们现在的施工难度来说,也会更大,所以整条路还不足30%的大跨度高架。”李衡指着一侧那蜿蜒伸向远方的轨道深有感触。

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的应对方案,对电脑中存了一整套后世方案的李衡来说并不陌生,但很多技术在现在的世界上却是头一次创新。

一些技术李衡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从头摸索。一些方案也需要调整更改,对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做出妥协,几年下来就能研究出一整套新的方案,背后沾满了无数相关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泪水。

“或许这条路再过二三十年就会过时,但对现在来说,对尽了最大努力的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先进的了。”李衡仰天眨了眨眼再道。

一辆军用吉普开了过来,顺着一块刷着白网格线的区域,慢慢地直接驶上了正停着的宽轨列车后边一节平板车皮上。

两辆十轮军用卡车也随后发动,和吉普车一样,两车相距不过三米,并排着一起垂直驶上了平板车厢。

然后是一辆m8轮式装甲车和一辆m3半履带装甲车也并排着开上了列车。

不断有新车辆开上,直到四辆不同型号的坦克占满了另一节平板车厢剩下不多的空间。

“怎么样?这样机动速度快多了?”李衡呵呵一笑,指着正在固定车轮的那些车辆道。

“不错,不需要开上火车后再进行调度。平板车上的标准扣件就是你说的那个发明?不错,可以根据尺寸不同直接固定,节省了捆绑和固定的时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快速解扣,让车辆快速脱离列车。这对装甲车和坦克的意义重大,大大提高了机动性。”赵易点了点头。

“唯一一点不足就是坦克炮管,平时运输时还得横着。”叶关吹毛求疵道。

“列车两边各留出了2米的安全空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尺寸零配件通过。我们主动推出的集装箱原20尺的可以直接横置,原40尺的就做了更改,力推可以横置的30英尺标准箱。我们的主战坦克最长也可通过,不过重心就没法掌控,只能炮管打横。坦克间已经留出了足够的间距,在空旷地还是可以灵活转动。这样的宽度,在列车上布置警戒炮已经很方便了。”李衡呵呵道。

“警戒炮用处不大,非战争期间很难用到,一般用机枪已经足够。不过有了这么敦实的宽轨列车,大口径列车炮可以继续发挥下,一二十年内不算过时,以后再改成导弹列车,应该更容易布置?”叶关心中其实也很满意了。

“战略导弹列车正在研制中。”李衡扫了一眼周围,轻声道,“还得等零号计划完成再确定最后的方案。”

“嗯。那看一下你的杀手锏!”赵易岔开话题道。这可是李衡把他们拖来的目的。

“那你们得先上车,这里展示不开,前边还有更好的节目在等着我们呢!”李衡信心十足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