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走得远了些,离了主道,但周遭也不是就没了人的。
不是真的藏起来,只是寻个相对的安静位置。
但依旧有不知抱了什么目的人暗搓搓盯着他们。
张头巴脑往张望。
关嬷嬷几个在这边煮粥、烤玉米,还吃了过往从未见过的面包,个个心满意足,一时只觉得心窝子都舒坦了起来。
石头小六,两下就将面包吃完,吃完意犹未尽吧嗒吧嗒嘴回味,实在那东西太好吃,他们没出过沈家湾,没见过世面,没吃过这么特别的东西。
沈三小姐是留洋回来的,高不可攀。他们没想过没这么漂亮的人心肠却这么好,心下愈发真心实意,想着,这一路一定要把沈三小姐护周全了。
一边的桃花和石头他们不同,她小口吃饭,吃的慢,好东西舍不得一下子吃完,面包捏在手里细细尝一口,然后再喝五六口小米粥。
关嬷嬷把烤得皮儿都变焦黄香喷喷的玉米掏出来,弄干净上面的灰,给沈娆娆送过去。
马车帘子一边被挂起来,她倚在一旁跟自家小姐说话。
关嬷嬷眼神好,眼睛尖利,一下子就发现摸过来的两个人。
她一下站直了身体,拉来嗓子,对着那边开口“那边是谁咱这边人多,你们换个地儿歇息去吧。”
这话不好不坏,表达出一个意思,这里已经有人,让他们找别出歇息去。
这就是没打算去认识说话或招呼。
识话的人听了就该转身走了。
偏偏对面两个不自觉,装傻充愣,脚步放慢了些,一个看着年纪大些的妇人扯着干拉拉的嗓子嚷“沈家嬷嬷咱们也是沈家湾的,上村的杨家,杨大山是我儿子,头先咱们早见过呢,那会儿在豆腐西施家买豆腐”
沈家湾虽然叫沈家湾,可并不都姓沈,还有别的几大姓。
其实对面人一开头,关嬷嬷就听出来,等再走近就更确定。
她虽然是沈家的下人,但常出门干活办事,一个湾子的人差不多都认识。
认识不代表熟,不代表就要热乎。
关嬷嬷和人可没什么交集,压根不想跟人说话。
那般小六石头都吃完放下碗,转身一齐看着要过来的人。
关嬷嬷眼皮一耷拉,模式化地笑道“原来是杨家大娘啊”
杨大娘身材瘦条瘦条,黑脸皮,三角眼,颧骨有些高,嘴唇又薄,是有些刻薄的面相。
她脸上扯着笑也让人觉得不亲近,眼睛里像时刻打着什么主意。
“哎哟可不正是真巧啊,我家昨天出来的,再不跑怕要活不成。”她边说话,眼睛一个不停往大马车上转悠,“你们今早出湾子的吧有这畜生拉着真是好,跑得快。我家根儿那么大点孩子走一天路脚下都起泡了。”她嘴里的根儿是她的小孙子。
关嬷嬷也笑着,就是不接她的话。
杨大娘不管,眼睛拉在车上不下,来往里头看。
关嬷嬷往前挪动了一下,换个身的功夫顺手把马车门帘给拉了下来。
杨大娘搓了搓手,嘿嘿笑了两声,说“这马儿真肥壮,马车也大,想是里头装了不少粮食吧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真不假,这灾年,也就沈家还能过得这般滋润。”
关嬷嬷的脸一下子垮下来,瞪着杨大娘“大娘说的这叫什么话里头不过塞着几床被褥子,不当吃不当喝,倒是真比不上大娘家,我方才瞅着你家有三辆板车对吧,上头困得结结实实的,想必都是粮食,吃喝绰绰有余。我家这会儿真落难了,指不定回头还要您家周济周济呢。”
杨大娘家的确还有好些粮食,杨家三个儿子,个个生得壮,有把子力气。却不是什么好人,今年蝗虫吃了粮食,大家日子愈发难过。之后没多久,晚上就常涌出抢劫的团伙,沈家湾以及周边的一些大户,都遭过抢劫,沈家就是因为这个提前走了的。
关嬷嬷私下听到些话,说那些抢劫的人里就有杨家的儿子。后来仔细观察,杨家的人不像饿肚子的样子,关嬷嬷心里越发信了。
今日一见,她家拉着三个板车,装得鼓鼓囊囊,谁能信没吃的
且不知如此,杨大娘这人心狠,还没饿那么狠的时候,她就把家里三个孙女领去集市提脚卖了。
杨大娘身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是杨家的三儿媳妇,一听关嬷嬷的话,眼睛就是一缩,随后立马跳出来欲盖弥彰道“哪有什么东西哪个不知,沈家湾就你们沈家最有钱咱们都是两条腿走路,只有你家是马车。”
小六最不喜欢这杨家一家人。从前受过他们欺负。
听杨三媳妇阴阳怪气说话,一下子跑过来,立歪歪站在她前头,吊着眼睛说“哟,这不是三婶么,怎么有闲心跑这来同关嬷嬷唠嗑,我刚才可是看见我三叔跟个漂亮女人说笑去了。”
原本杨三媳妇见小六跟着沈家车,准备骂他跟个哈巴狗似的。
谁知反听到这两句话,脸色登时难看起来。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