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摆正(1 / 2)

庆荣华 千年书一桐 2708 字 12个月前

原来,上午杨氏把她找了去,问了些昨日徐靖来看曾荣姐妹的情形,赵大生家的据实以告,不但把曾荣、曾华对徐靖说的那番话学了一遍,还特地提到曾荣姐妹自己采购的那些东西,也提到房租一事。

“你的意思是这两人真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杨氏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两个连镇里都没有走出去过的小村姑,凑巧救了一个京城来的贵公子就敢挟恩以报,跟着这户人家进了京城,说是不当丫鬟要自己去找事情做,可又要求徐家给住处徐家给介绍工作,若说这两个人真的无所图,她是不大相信的。

不对,确切地说,真正有所图的是这个做姐姐的,那个小的毕竟才六岁,不足为虑。

“回太太,听阿荣说的是这个意思,只是奴婢觉得,这个小姑娘说话行事不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思太深,看不透。”赵大生家的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话提醒了杨氏,“可不是就是心思太深看不透,正常十二岁的孩子哪有这些心机别说一个乡下出来的孩子,就连我在那个年纪,只怕也做不到她这样八面玲珑。”杨氏想起了昨晚的会面,可不是八面玲珑的,徐家这些太太姑奶奶们哪个不对她印象深刻,说她身上看不出乡下来的村气和拘谨,相反,说话还挺文雅的,礼数也周到。

“她再如何聪明也不能跟太太比的,太太是什么出身,她是什么出身”赵大生的忙安慰道。

杨氏摇了摇头,“正因为出身不同,我才怀疑她的初衷。罢了,我们也别想太多了,左右靖郎还小,再看一两年也不迟。”

若不是事关自己的儿子,杨氏也不愿意恶意地揣摩一个乡下小姑娘的初心,不管怎么说,这对姐妹救了她儿子是事实,就冲这一点,她也该善待人家。

赵大生家的是深知自家主子矛盾心理的,于是,她给出了个主意,左右曾荣手里还有些银两,不如她们就干脆放手让她们自己去过日子,至于房租就免了,徐家丢不起这人。

还有,既然白氏那边答应让曾荣去做工,不如让曾荣早点去上工,绣坊的绣娘一般都很忙的,曾荣若真做了绣娘,就是想勾搭徐靖都没有时间。

至于这个曾华,赵大生家的也觉得不可放松,别看她年龄小,架不住徐靖喜欢啊,她可没忘了昨晚徐靖对曾华的那一敲,这么亲密的举动她还从未见徐靖对别人做过呢。

可问题是这个曾华委实太小,赵大生家的一时想不到有什么法子把她打发得远一些,只能暂且放下她了,实在不行,只能自己盯紧些了。

杨氏接受了赵大生家的提议,果真去找了白氏,白氏给了杨氏这个面子,答应次日一早就命人带曾荣去上工。

这不,赵大生家的一下值便来传话了。

因着曾荣住的屋子没有专门的书桌或书架,也没有屏风隔断什么的,所以赵大生家的一进来就看见了堆在炕几上的那些书籍和笔墨纸砚,惊讶之余,上前拿起来翻了翻。

“姑娘,你这是打算去进学”赵大生

家的翻着手里的论语问道。

因为徐府有自己的学堂,无论男女,五岁后都必须进学,所以赵大生家的以为是徐老夫人答应了让曾荣和曾华进徐家的女学堂。

“不是,我听说人读书识字后会明白很多道理,可巧我在书院住的那些时日跟着先生们认了几个字,我不想被荒废了,所以特地买几本书来巩固巩固,顺带也学点书中的道理。”曾荣解释说。

“那练字呢”赵大生家的看着这堆笔墨纸砚,不像是初学者小打小闹描几下红这么简单,怎么看怎么像是要进学堂的节奏。

“这个啊,我听说若是写的一手好字或是画的一幅好画对自己的绣技也有裨益,还有,阿华才六岁,正好也让她跟着启蒙启蒙。”

不管曾华将来能嫁给谁,能识文断字总比做一个睁眼瞎强,若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为她找到一位如意郎君。

至于曾荣自己,经过一个晚上的沉淀,她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目前她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绣技和名气,争取用五年的时间挣到一笔银子,将来自己开一家大绣坊,这样她才能结交到这些世家大族的女眷,也才有可能去拆散徐靖和王楚楚的婚姻。

而姻缘,这辈子于她大抵是无望了。

她只想远远地看着他,守着他,护着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避开上一世的那个劫,于她,足矣。

赵大生家的见曾荣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忧伤,双手紧握,显然在极力克制什么,不由得大为讶异起来,这丫头,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还有,她所图的,又会是什么

曾华太熟悉曾荣这个表情,一看就猜到她又是走神,说不定又是想起了她的前世。

方才这一通逛街,曾华确定了一件事,自家这位大姐上一世绝对是京城人,否则,她不可能对京城的这些街道这么熟悉,也不可能完全听得懂他们的话,更不可能还会用当地的话和他们讨价还价。

还有一点,只怕这位大姐上一世家境不错,否则,她不可能会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