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甜陪着江画眉说了许多村里的事儿,比如村里那做了女婿的吴勇去年参加高考又落榜了,之后女方的嫂嫂们闹着把这新口子分出去单独过了,毕竟白养一个嫁出去的小姑子外甥也就算了,还要白养一个女婿,便是女方的亲哥哥也不是没有意见的。
吴勇倒是不敢多说什么,毕竟他婆娘家的几个哥哥可不是吃素的,只能埋头上工,老老实实去挣工分养家。
家里婆娘是个能干的,屋里屋外收拾得都挺好,在家带着儿子料理家务,再加上娘家的接济,日子倒是过得也还算不错。
知青点唯一剩下的赵胜利当年看着大家伙都走了,心里嫉妒难耐,不知道怎么的,跟隔壁村的二流子混到一起去了。
那几个二流子可不是像当初杜山他们那样就是玩闹,这可是真的抽喝嫖赌样样都来,赵胜利被打击得无法接受现实,加上又深夜空虚寂寞,一来二去就跟人称兄道弟混到一起去了。
赵胜利当年可是知青里顶顶瞧不上村里人的知青,人家自然不是真心实意要跟你喝酒听你诉苦的,就惦记着赵胜利家里是城里的,说不定能弄点好处。
赵胜利虽然能在乡下坚持这么多年没有随大流娶媳妇,可那不代表他就是个心志坚定的人,那一切坚持不过是因为他还保留着自己身为城里人的尊严。
一开始大家也没发现,直到去年高考之后城里有赵家的人来说是拿什么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村里才发现,赵胜利哪里有什么录取通知书啊
村里这么一闹才知道,原来赵胜利不知啥时候染上了毒瘾,什么都输光了,没办法,只能想方设法的跟城里的家人那里骗。
等到去年赵胜利更是干了一票大的,说是自己考上了大学,还吹嘘现在高考稳定了,题也简单,所以就跟家里人说想多考几回,把这些大学名额都给卖给别人,也算是补偿家里人这新年的付出。
反正那信里说得特别感人,又信誓旦旦的的说自己跟村里大队长交情好得很,已经跟对方谈妥了,他留下来多考几次,给生产队多出几个
大学名额,等他来年再考的时候这边负责给开条子准许他参考。
于是赵家那边商量之后,就决定赶忙联系“买家”,先把定金一百多给寄过来,回头赵胜利把通知书寄过去。
结果钱是寄过来了,左等右等没等到通知书,于是赵家人这才来乡下找人,没想到赵胜利居然玩了这么一出大戏,害得赵家人闹明白之后甩头就走了,直言跟赵胜利断绝关系以后再不来往了。
淘青姐的夫家原本还担心淘青要去参加高考呢,结果淘青自己主动表示自己年纪大了很多知识都忘了,就安安心心在家教教孩子算了。
不过课本还是捡起来了,刚好水月村小学里又扩招了很多学生,邱北到淘青家了解了一下,最后决定聘请淘青来学校教幼儿园。
幼儿园这会儿也还只有大城市里那些机关单位才有,邱北决定开设幼儿园也是因为他发现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太难管教了,主要难管的不是知识上了,反而是习惯上的,所以跟公社领导打了报告之后,就增设了幼儿园。
一开始也就只有少数舍不得孩子漫山遍野到处乱跑家里条件又不错的人愿意送孩子来幼儿园,其中主要还是水月村的人。
毕竟水月村也是李家镇条件最好的生产大队,再加上受了祁云当初靠笔杆子挣钱的影响,认为孩子肯上学读书就有挣大钱的机会,不像其他乡下人大多数觉得孩子读书没用反正迟早要回家种地,学不学无所谓。
“今年夏天的时候听说北边儿还有地方签了生死状搞了那啥子包产到户,看看沿海那边的经济特区,平同志都说要改革,要开放,我们学校的同学老师都说以后农村里说不定都要这么干。”
包产到户就是把田地分给村民,然后让对方一家子自己种地,不管收成好坏,到秋收了上交一定粮食,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了。
这事儿在各个村子里可是闹得沸沸扬扬,有人想混工分的就发愁,更多人却是羡慕得很,就紧巴巴的盯着邱北,希望邱北那报纸上能够尽快把这事儿的后续也给登报上让他们知道。
“这个事我跟阿云也说起过,想想现在大家
一起干活的时候多少人混工分,一年到头下地不空闲的,可秋天里收回来的听老一辈的说还不如当初自己种地呢。国家要发展,粮食肯定是必须要想法子提高产量的。”
唐思甜很是赞同的点头,虽然唐思甜自己在家里时不怎么下地干活,可也不是那无知的人,水月村之所以能成为镇上条件最好的生产队,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老村长跟李晓冬这个大队长管理得好,队里干活偷懒的人少了这才齐心协力干出这样的成果来。
换一个思路想想看,要是真的种地都成了自家的事儿,大家伙干活的时候还不得更加尽心尽力么
到秋收了,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少不得能够多收获不少粮食。
唐思甜陪江画眉一起在堂屋里一边摘菜一边聊天,祁云跟周国安就在院子里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