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好了。
随即有传言,说李勣的病是贾平安治好的。
贾平安竟然是名医
去求医
可看看贾平安身边的哼哈二将,还未近身就被驱离了。
有人曲线救国去找到了孙思邈。
“确是小贾所为。”孙先生很实诚。
完蛋了。
贾平安才将到兵部就被团团围住。
“贾郡公,为老夫看看吧。”
“老夫命不久矣,贾郡公若是不肯出手,老夫就一头撞死在兵部”
任雅相黑着脸,“赶走”
随即官吏一起出手,把这群人轰了出去。
至于那位说要撞死在兵部的官员,第一个就跑了。
“我真不会医术。”
你装
你继续装
任雅相和吴奎就是这个表情。
“真不会。”
总不能说李勣是自己吓唬自己吓出来的毛病吧
为了老李的一世英名,贾平安只能默默咽下了装比犯的恶名。
回到家中,正好遇到了王勃和狄仁杰辩驳。
三个孩子在边上观战,大概是觉得无趣,兜兜把阿福唤来玩耍;老大坚持着,招弟显得兴趣更浓。
“子曰”
“非也”
贾平安听了一耳朵之乎者也,“没事争论这个有毛病”
王勃习惯性的反驳,“儒学中不只是教授做人的道理,包含万象治国,牧民,无所不包。”
“但什么都做不好。”
贾平安许久未曾关注这个装比少年了,今日没事,就坐下来给他上一课。
“你要知晓儒学中所有的理念都是理想化的状态,也就是说那些说法都是往高大上、真善美的方向去走,可对”
王勃点头,自得的道“自然如此。”
“可高大上和真善美大多都是虚无缥缈的,我说过人性本恶,你一直去给人灌输这等做不到的理念,你觉得他们会如何”
贾平安微笑道“什么都要真善美,都要高大上,人人都做君子。可世间并无君子,于是读儒学的过程便是一个给自己打造面具的过程。初出茅庐时演技不佳,就是装不好,于是时常本性毕露。渐渐的在官场上,在日常中演绎君子这个角色,渐渐的得心应手”
“那些演绎不好君子的儒者混的最差,而那些把君子演绎的淋漓尽致的,把君子这个面具打造的完美无缺的儒者大多都飞升了。”
“没必要拿着儒学不放,想想汉元帝还是太子时,被儒者熏陶什么仁政,于是便去求汉宣帝让他少用法家之术,要仁慈结果是什么”
“结果不论,那么汉元帝可是君子按照儒学的说法,汉元帝为了仁政去触怒了父亲汉宣帝,这不是君子是什么可汉元帝何许人柔弱,毫无主见这样的一个人是君子吗”
王勃不能反驳。
“阿耶说的好”
小棉袄压根就听不懂父亲在说什么,但习惯性的叫好。
贾平安笑眯眯的摸摸她的头顶,“整日都在琢磨如何做一个君子,如何做一个好人。可世间压根就没有君子,于是儒者就会痛苦想质疑吧那是先贤的话,质疑就是作死。于是就扭曲了自己的心态,一边说我要做个君子,一边依旧我行我素心理扭曲之下,这人会越发的变本加厉”
从宋代开始,儒学横扫一切后,道德标准就成为了评价一个人的所有元素,就像是后世的征信系统一般。
“演绎好君子这个角色之后,儒者便能带着君子的面具去巧取豪夺。”
宋明清的儒者就是这么干的。
“到了最后,追求君子名号越演越烈,他们会把自己变成僵尸,一言一行无不按照圣贤的话去做,不敢有半分行差踏错。乃至于逼迫家人也变成这等僵尸”
到了后期,为了一个君子的评价,儒者们连面具都不要了,整日把脸板着随后什么贞节牌坊,什么家中规矩大,老婆孩子不敢吭声但凡犯错打个半死再说。
“那已经不是一个人,是僵尸”
“儒学是不错,可不该成为显学。”
这是贾平安的心里话。
狄仁杰不满的道“儒学熏陶”
“人需要的是父母亲人的垂范熏陶,需要的是师长的垂范熏陶,需要的是简洁的道德标准的熏陶,而不是以此为业。”
贾平安没好气的道“咱们就不能学些实在的学问能让人看清这个世间的学问它不香吗非得要从先贤的话中去寻找做人治国的道理先贤当年说那些话时,怕也不敢说自己的话能放之四海皆准。可后来为何变为了圭臬不过是某些人的利用罢了。”
“你是你。”贾平安说道“你不是先贤的附庸,你可以从先贤的话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但你不可把这等道理当做是学问去不断研究琢磨一个字一个字的拆开去琢磨。”
贾平安拍拍王勃的肩膀,“儒学说做人,他们觉着若是每个人都按照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