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最新鲜的。
而舒晏的生意甚至做不到那一天,再过几年,铁路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会越来越严格。
如今在铁路上班是很好的工作,不仅捎带个什么东西方便,还能帮亲戚朋友们买火车票,在亲戚之间地位很高。
面对旅客,个别铁路工作人员也带着一股优越感。有时候旅客询问个什么事情,铁路工作人员根本不耐烦回答。
不过舒晏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用不了几年,列车长和乘务员利用职务之便捎带东西,就要被明令禁止了。
别说捎带东西了,铁路推出的微笑服务,但凡旅客打电话举报某位工作人员对自己说话时没有面带微笑,工作人员都要受到处罚。
捎带东西更是不得了,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严厉惩处,再也没有人敢做这样的事情。
到时候舒晏这门生意就要断了。
所以她也就是想趁着现在的好时候,先赚上一笔。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赚钱方法。几年后,这个赚钱的方法不灵了,又会冒出更多的新的赚钱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赚钱的路子总是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舒晏一边摆摊赚钱,一边盯着装修,还把店铺盘好了。
一口气签了三年的租约。
舒晏的店铺就租在星桥小学旁边。
单论地理位置在这里开店未必赚钱最多。但是对舒晏来说,综合起来这个位置是最好的。
她和小舒燕在校门口推个小餐车,小舒燕都被同学们羡慕死了。
现在直接在校门口开一家店,开一家让小孩子们都喜欢的店,小舒燕更会是学校里人人羡慕的小公主
千禧年代的小学生们大多心思单纯,爸妈有钱、爸妈有权,都比不上爸妈在学校里开小卖铺
舒晏在校门口开店,效果也是一样的。
店就开在星桥小学门口,舒晏每天接送照顾小舒燕也很方便。
新学期开始,小舒燕升入二年级,新的一年级学生就要入学了。刚开设的星桥小学的学生将一年比一年多,店门口的客流量也会一年比一年大。
舒晏一口气签了三年的合同,最起码在房租这方面她不吃亏。
租好店铺后对舒晏来说最好的影响,就是她可以多雇几个员工了。
有员工帮她做事,她就能多准备一些小吃来卖,不必像现在这样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租好的店铺舒晏也要简单装修一番,她不必再请别的装修队,直接让现在给新房装修的装修队继续装修店铺就行。
店铺在装修期间,舒晏就将招聘启事贴在玻璃门上。
又要开店招人了,舒晏突然想起阿燕面馆的老员工们。
她还欠着每人一个大红包呢。
阿燕面馆里的老员工都是阿姨们,二十年后四五十岁,算起来如今也都有二三十岁,肯定都在工作了。
舒晏心中升起这个念头后,就再熄灭不下去。白天心里想,晚上又梦见。
舒晏索性跑了一趟宜城
尽管她知道希望极其渺茫,但还是去莲花路那一片贴了很多招聘启事。
舒晏只知道阿燕面馆的老员工们,二十年后家都住在阿燕面馆附近。但是舒晏不知道这二十年间她们有没有搬过家。
何况阿燕面馆的位置现在还是一片荒地呢,她只能避开那片荒地,在远一些的地方贴招聘启事。
舒晏也在附近打听了一番,可惜她并不知道老员工具体的家庭住址,说是附近,可是二十年后人们生活半径都大,横竖十条街都叫附近,横竖十条街上又有多少户人家
舒晏打听了好半天,一点线索也没得到,只能放弃了。
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多贴几张招聘启事,贴满这一片的大街小巷。
为此,舒晏还挨了不少骂。
倒不是因为破坏市容市貌,现在还不大管这个。
而是因为,虽然舒晏在招聘启事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她的新店地址,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仔细看。
看到招工,就拨打舒晏的手机号。
听到舒晏告诉他们自己的店不在宜城,而是在省会南城时,顿时对着电话一通骂。
“神经病啊南城的饭店招工,招聘启事贴到宜城来”
舒晏对此只能苦笑。是她冲动了,明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想试一试。
哪里就那么巧阿燕面馆的五个老员工恰巧能看到招聘启事,还恰巧此时找想找工作,打电话找过来。
几天后,一道虚弱的声音拨通了舒晏的手机,“喂我看到你们饭店在招工”
舒晏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对答,立刻说道,“我们饭店在南城。”
电话对面明显愣了一下,“啊南城啊”
又是一个没有看清店铺地址的,舒晏已经准备挂电话了。
按下挂断键的前一瞬,舒晏听到电话对面开口了,“南城也行,包吃包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