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番外之四(1 / 3)

在大部分同学眼中,杜彦斌就是个纨绔子弟。

家里有钱,所以随便读了个大学。

觉得工作不顺利,就去国外玩乐一段时间回来后继续读书混日子。

反正家里有钱,就算是一辈子不工作那也是能够吃喝不愁,不像他们似的,得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北京之大,居家不易。

大学时代的舍友在得知杜彦斌竟又是要去博士后有些傻眼了,一块同过窗的几个哥们聚在一起重温大学时光,而早一会儿到来的人对于杜彦斌读的这个博士学位很是不解。

“读博士,还是读什么运动神经学的,图什么”

曾经睡在杜彦斌下铺的舍友给出了答案,“家里有钱,任性。”

老同学如他们,都在北京城里奋斗着,努力地加薪升职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然而杜彦斌呢,随便读一个都不知道有何用处的博士,美其名曰兴趣爱好,本质是家里有钱。

然而看着穿着那老款式羽绒服,衣着打扮比理工男还理工男的杜彦斌,老同学们一度怀疑杜彦斌家里破产了,今天答应一块聚聚,该不会是打算借钱吧

大学毕业后再聚会,谈论更多的会是工作,到了他们这个年龄的则是会说两句买房、家庭的事情,不知道是谁问了句,“老杜,你最近在忙什么呢”

杜彦斌认真地给出了回答,“做数据记录。”

“你做什么数据记录,该不会还是统计那些运动员吧”之前听杜彦斌提起过一句,老同学嘟囔了起来,“统计这些有用吗”

“有用。”当然有用

杜彦斌觉得非常有用,前提是有人觉得这有用,和他达成一致共识。

他硕士毕业那年,统计数据也只是为了毕业论文而已。可等到读博后再去统计,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有了新的样本,单一样本研究,蔡晴就是那个唯一。

杜彦斌不太熟悉蔡晴,毕竟他有段时间没在国内,而且对羽毛球也不了解。

可是用蔡晴的话来说,她就是网坛新鲜人,过去的蔡晴埋在黄土堆里,不需要挖出来研究一番。

杜彦斌觉得这话有意思,也是这么个道理,何况蔡晴听他的计划安排啊。完全满足了他想成为一名体能训练师的梦,这让杜彦斌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他从小成绩不错,不过一直没什么追求,对于继承家里的产业没什么兴趣,大学时代读的专业那是兴趣爱好,在出国交流的那段时间,他朦朦胧胧觉得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想要做一个体能训练师,国内的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上差外国太多了。

如果能把这一块抓起来,那可以帮助国内的运动员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他是家里的独子,从小乖巧听话,所以父母对他要求并不算多,听他说去体育大学读研也没反对。只不过家里不反对,却也并没有太多的支持。

依靠着父母的关系,杜彦斌去了国家训练局,只不过他只能够做记录而已,没人会听他一个学生之言,觉得那不过是一些书生意气,没有什么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却并不见得那么普及,尤其是在国内体育这一块上面。

杜彦斌才知道,爸妈当初为什么听到他的梦想后只是善意的笑,因为他们知道那不可能,所以对他那一厢情愿的梦想给与了最善意的答复。

不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杜彦斌还是打算做好记录,完成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

他没有提前打退堂鼓,这也让他遇到了蔡晴,他的最佳拍档,最要好的朋友。

简单的数据记录让他看到了蔡晴那极为优秀的身体素质。

速度,耐力以及瘦弱的身材下的爆发力。

他理所应当地把更多的目光汇聚到蔡晴身上,而当他在健身房看到蔡晴时,杜彦斌很是清楚,自己那会儿的心跳有多快。

状似不经意地打招呼,当说出“我能跟你商量个事吗”那句话时,杜彦斌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他撒谎,拿费尔南斯当门面来妆点自己。

紧张的等待着蔡晴的回答,甚至于想好了她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而一切又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蔡晴反问了一句,甚至于没有等他长篇大论,就是回答道“可以”。

这个词让杜彦斌觉得这是近三十年来最让他开心的一个回答,当然这还称不上是这辈子,后来邓涵回答他说“我愿意”,后来他家小胖墩喊他“爸爸”,都让他觉得那一瞬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蔡晴答应了,岳指导应允了。

杜彦斌有了施展拳脚的天地,他记录着蔡晴的数据,为她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对她每天的变化做出统计分析。

投入了百分之二百的热忱,在蔡晴拿到第一个巡回赛冠军时,杜彦斌甚至觉得捧起奖杯的人是自己。

再到后来,媒体总喜欢说是蔡晴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帮助。

是的,蔡晴也这么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