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乱扯。出嫁从夫,与夫君合葬,乃女子的最终归宿。”
“你才乱扯。现在民间寡妇再嫁多得是,你倒是说说和哪一个夫君合葬唐时候也有女子回葬娘家,这是血亲。
血亲之情,夫妻之情,怎么就有高低了太后娘娘要留在京城怎么行不通”
皇上听着下面的人为了一件,在他眼里是自家家庭私事的小事儿,吵成一团,额头青筋突突跳,急欲爆发。
跟着上朝听政的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低着头小脸紧绷。
豫亲王发现皇上和孩子们的模样,心疼。
反正他对先帝一丁点儿好印象也没有。
“启奏皇上。”豫亲王大喊一声,等到殿上的声音都停了,接着说道“太后娘娘的身后事,是国事,也是家事。”
“论国事,太后娘娘母仪天下,功劳苦劳都有,单独安葬,完全当得。论家事,皇上和太后娘娘决定即可。”
“臣附议。”
“臣附议。”
满蒙等其他民族的大臣们一个个站出来,汉家大臣也有三分之一站出来。
三分之四,对比三分之二,此事议定。
男女之事最引人好奇,太后娘娘的身后事更是牵扯到大清国人的神经,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来,大清国上下都是议论纷纷。
谁也没想到一向对民间的言语争论不偏不倚的皇上,会让太后娘娘将来葬在关内。
就连基本上都是一夫一妻吵吵闹闹过日子,“不问国事”的平民百姓,也都是张口结舌。
很多老夫子对着京城的方向大声痛哭。
“皇上啊,此举必然造成阴阳不平,尊卑失秩,伦理沦丧”。
很多年轻人琢磨着自己的小道道。
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唐女皇去世后,也是以皇后的身份“附葬高宗乾陵”大清国的女子们,将来会比大唐、大宋时期还能蹦跶嗷。
很多当家夫人默不作声。
作为女子,生前面对丈夫的三妻四妾,心都操碎掉;死后还要妻子附葬,要同穴,要侧身屈肢,恭敬地面相丈夫,到地府还伺候着。
为哪般
沉默的对抗最为吓人。
大清国的男子都深刻地感受到这股排山倒海的洪流。
男尊女卑几千年了又如何三纲五常又如何华夏人从母系走到父系,再到如今,皇上的意志明白着,个人谁能阻挡
皇上
皇上面对这一切,唯有沉默。
苍天做证,他的初衷,只是不忍心看亲娘百年后去挤昭陵。
皇后娘娘面对皇上冷不丁扔下的惊天大雷,既有诧异,也有意料之中。
此刻面对皇上一脸“我很无辜”的表情,想笑。
“华夏文化,对比生前幸福,更重视死后哀荣。废掉女子必须附葬丈夫才有身份认可的规矩,绑在女子身上的紧箍咒一下子松了大半儿。”
“那些打算着开始争权夺利的大臣们,也都乱了阵脚,先应付自家后院起火。”
皇上
亲亲媳妇儿的额头,眉眼舒展,眼角带着勾人的笑儿,小小的风流流泻而下。
“今儿天好,我们去梅园赏梅花”
忙完这一段时间,皇上把大小事儿,国家家事都扔给儿女们,专门陪着媳妇儿,每天不是赏梅花,就是赏迎春花。
皇后娘娘自知争不过皇上,“无视”周围恨不得隐身的宫人,耳朵红红地跟着皇上手拉手,出发去梅园。
都有事儿做的孩子们,呆呆地望着阿玛、额涅潇洒的背影。
鼓鼓腮帮子继续忙碌嗷。
三月十八,春和景明,风和丽日。
皇上的三十六岁大寿。
六岁登基到现在,三十年为帝,作为地球上最大国家,最强盛国家的皇帝,不管皇上多么不乐意热闹大办,面对事实还是只能接受。
无他,自动跑来送贺礼的人,太多。
大清国的官员们,皇上一冷脸,不敢折腾。
其他人,比如东北老家、蒙古各部的人,比如西方国家的几位国王,都来北京城蹭皇上的这顿寿宴。
穿着一双高高的高跟鞋使劲儿增高的路易十四,和三位大阿哥差不多同龄却身体瘦弱的卡洛斯二世,同样身体瘦弱,面色苍白的利奥波德一世。
丹陛大乐奏响,太和殿大宴。
皇上按照流程走了一个上午,和亲娘,姐姐妹妹们,老叔们,兄弟们,孩子们说一声,光明正大地陪着媳妇儿午休,给小宝宝们做胎教。
美其名曰,和皇后娘娘单独过生辰。
哎呦呦,皇帝皇上阿玛,你还记得自己是三十六岁生辰,不是十六岁生辰不
亲娘,姐姐妹妹们,老叔们,兄弟们,孩子们一边牙酸,一边面对一位位寻找皇上阿玛的人,哈哈哈。
唯有睿亲王带着果宝、海宝、山宝这一桌儿,作为老的,小的,没人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