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4 / 5)

、诗词戏曲也太少了。小阿哥们还是别扭,他们宁可自己额涅和普通的皇后一样,生活中只有她们的孩子和夫婿。

亲阿玛似乎是看出来宝宝们的想法,声音里带着笑儿继续“自言自语”地唠叨,“将来宝宝们长大娶媳妇儿,要体谅对方,不管当不当兵,既要做事儿,又要生儿育女,比男子辛苦。”

宝宝们

宝宝们很生气。

他们才两岁,他们不要长大,不要知道“娶媳妇儿” 的那些事儿嗷。

门口的侍卫们瞄到小阿哥们气鼓鼓的懵懂模样在心里乐呵。天色黑下来,京城上空的炊烟袅袅都停了下来,月亮和星星在天边升起。

皇后娘娘忙完军务换了一身他们父子带来的红色常服,还没进来就听到皇上和小阿哥们翻书说话的声音。

“上衣、裤子、鞋子、鞋带认识了没以后鞋带松开要自己会系上。”

“嬷嬷阿玛。”三阿哥气呼呼的声音。

皇上想说“奶嬷嬷在你们三到五岁就出宫,其余的嬷嬷也要回家养老”,发现媳妇儿的到来停了下来。

皇后娘娘一出现就迎来小阿哥们热情的拥抱,小阿哥们不想让额涅“心怀愧疚”出征。

亲阿玛瞧着儿子们“乖巧”的小样儿没提奶嬷嬷的事儿,可是大阿哥和二阿哥通过宫里没有他们熟悉的朴氏,三阿哥通过自己阿玛、姑姑叔叔身边的奶嬷嬷、教引嬷嬷都不在的事儿,都大致可以猜测出来。

小阿哥们在马车上提出来嬷嬷们的事儿。

“额涅啊嬷嬷啊。”

“奶嬷嬷啊”

“泽安喜欢啊”

声音急切,眼神儿着急。确认阿玛也不会让他们的嬷嬷们一直照顾他们,小阿哥们在感情上不舍得,拉着额涅的衣襟诉说委屈。

“嬷嬷们把阿哥们照顾的好,阿玛和额涅很高兴。阿哥们会长大,嬷嬷们有她们自己的家人等着她们照顾。”亲额涅对着阿哥们的眼睛,认真地讲道理。

好的奶嬷嬷很多,可是各个朝代某些奶嬷嬷各种不可说的故事更吸引人。皇上要杜绝阿哥们在心里和行为上对嬷嬷们的依赖,对嬷嬷家人的移情,非常正确。

阿哥们转头看向阿玛,发现阿玛的态度坚决,耷拉着小脑袋没有说话。

大阿哥想的是他上辈子亲近奶嬷嬷的家人疏远血脉上的外祖家,还给没有能力的奶嬷嬷家人做官,这是非常不对的。如果他这辈子犯类似的错误,亲阿玛能把他扔到喀尔喀自生自灭。

二阿哥想的是他上辈子的乳母、保母等嬷嬷们,奶兄弟们。

曹家和葛礼家曹家,估计他一走就被他那个眼力不容沙子的四儿子给抄家;葛礼家脾气刚硬的嬷嬷和他痛哭没有把亲儿子教导好危害国家,在安养晚年的年纪在衙门上指认亲子。

这都是他纵容出来的错。还有他给他的儿子胤礽的奶妈的夫婿的官职。

这辈子,他若还是这般不顾国体感情用事,亲阿玛能把他一起下大牢。

三阿哥,三阿哥想得是他当年给奶妈谢氏家族的赏赐,在奶妈谢氏去世后立的大墓幸亏亲阿玛不知道,三阿哥的小心肝儿怕怕。

三兄弟对视一眼,他们真的幸福。

一出生就吃额涅的奶,被阿玛、额涅亲自养育,没有不同母的兄弟们闹心,没有父母感情不合的烦恼,没有皇家冰冷的君臣父子规矩

亲阿玛、亲额涅对宝宝们的“思考”耐心等待,小阿哥们想明白后,一起扑到亲阿玛、亲额涅怀里撒娇。

“阿玛额涅啊”

阿哥们的小嗓门稚嫩,一声声呼唤响在安静的马车里,宁静的夜色里,好像喊到阿玛和额涅的心里去,亲额涅笑容慈爱温柔,亲阿玛挨个抱着亲亲抱抱。

十月十八日,秋风飒爽,朝阳满天,晴空万里,万里无云。

大清国的美食大赛准时准点开始。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热爱。期盼已久的美食节上热闹非凡、锣鼓喧天;京城各条街道彩带飘扬,红灯高挂;京城当地人,汇集在京城的人不论男女老少,贫富地位,各个穿着各种款式的新衣服,笑逐颜开,载歌载舞。

还在兵营忙碌的皇后娘娘吩咐人帮助衙役们维持治安;太后娘娘领着宗室福晋们、朝廷命妇们在美食节上欢声笑语不停;睿亲王和满洲蒙古来的老王爷们走走逛逛、吃吃喝喝;豫亲王领着八旗儿郎们一边吃喝一边准备稿子吆喝。

弟弟妹妹作为主持者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兴致勃勃要参加美食节的皇上突然发现,他和儿子们又成了“大闲人”。

作者有话要说  瑞典在16世纪是鼎盛时期吧,地盘非常大。

瓜皮帽,据说是朱元璋发明的,一统的意思。在清朝盛行,因为满人的辫子头戴特别方便

清朝的奶嬷嬷,工资很高,皇上为了好名声,为了让奶嬷嬷安心照顾阿哥们,会给嬷嬷们很多安家银子,让他们的家人没有生计烦恼,还可以请仆人。有的甚至进朝做官,比如顺治皇帝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