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双鞋都没给公爹做过。等官人回来了,我们以后多回去,庆哥儿估计都不认识自己的亲阿爷呢。”
肖氏点点头,“这才对,女婿不在家,你回娘家住,还说的过去。等女婿回来了,别再老往娘家跑。官哥儿不在家,我和你阿爹想的不行。庆哥儿几个月没去柿子树巷,他阿爷定然也想他哩。”
肖氏和女儿说了一会子话,又和庆哥儿玩了一会,自己回东屋歇息去了。
李穆川正在等她,“都给了。”
肖氏点点头,“都给了,她还不要,被我说了一顿。”
李穆川笑了,“那是给庆哥儿的,又不是给她的。”
肖氏笑道,“可不就是,我也这样说的,她才收了。”
李穆川一边翻书一边嘱咐肖氏,“明儿帮她们娘儿两个收拾收拾东西,把家里官哥儿的东西都给她带回去。官哥儿三两年也回不来,白放着放坏了。她家里三两个月没个主子,定然样样都缺,你把家里的吃食都给她带一些。”
肖氏点点头,“官人放心吧,我都预备好了。明儿让黄老汉来送她们母子回去。”
第二日,肖氏和叶妈妈一起,给李姝收拾出了满满一车的东西。吃的喝的玩的,还有衣裳及各类杂物。黄老汉的车小,李姝带着玉娘和孩子坐。肖氏让福宝另外又雇了一辆车,专门放东西,并让文崖坐在后面一辆车上。
李姝带着大包小包回了柿子树巷,回之前她没有让文崖回去递消息。李姝很唾弃自己这种打人个措手不及的方式,这跟自己以前那些坏心眼的领导有什么区。但屁股决定大脑,她想看看她不在的这些日子,家里几个人都是什么状态。
等李姝的车到了家门口,文崖叫门,墨染匆匆来开了门,立刻惊道,“二奶奶回来了。”
李姝嗯了一声,然后抱着庆哥儿往里面走。一路走来,地面很干净,等到了正房,屋子里的摆设和她走的时候一模一样,卧房里也没有太多灰尘,看来封娘是个比较爱干净的。
罗妈妈也过来了,“二奶奶回来啦,哎呦,奶奶不在的这几个月,老婆子身上闲的要长毛了。墨染,快,去买些菜,晌午我给二奶奶炖个汤。”
李姝摆摆手,“不用去了,文崖,你带着墨染和封娘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打发车夫们回去,多给两个茶钱。”
文崖低声应了。
玉娘陪着李姝一起,先给庆哥儿换了尿布。庆哥儿一路坐车坐过来,被晃的想睡觉,李姝喂他吃了奶,拍两下他就睡得跟小猪一样。
李姝先让玉娘往床上铺了块褥子,又给他盖了小被子。九月份的天,已经有些凉了。庆哥儿已经穿上了夹棉的衣裳,李姝现在带孩子完全摒弃了上辈子的观念。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孩子一点不能冻着,宁可暖一点。
李姝自己也有些累了,躺在庆哥儿身边,搂着他自己也慢慢睡着了。
玉娘给李姝也盖了床薄被子,又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外面,封娘等人把李家送的吃食都放好了,单李姝母子的东西,有一些需要放到卧房里。
玉娘让她们先把东西放在厢房,等二奶奶醒了再说。然后又去厨房,吩咐罗妈妈中午做哪些菜。
赵世简走后这几个月,玉娘越发能干,内事外事她都能上手,记账写帖子也难不倒她,厨下的事儿她更是抓的紧。二奶奶要奶孩子,不能淡着嘴,也不能吃太多,以防像大奶奶似的,长得太胖。
为了李姝的一口吃的,玉娘没少操心。好在李家叶妈妈经验丰富,知道许多富贵人家的方子。玉娘从叶妈妈那里学到了不少,且她亲娘李氏茶饭烧的好,玉娘又跟着李氏狠学了几个月的手艺,后来每日自己亲自下厨给李姝开小灶做饭。
罗妈妈几个月不见玉娘,不意她忽然变得这般能干。墨染抬头看了一眼玉娘,然后又低下了头。
等李姝母子两个起来了,两个丫头又忙活了一阵,才把东西都收拾妥当。
李姝想了想,问墨染,“这几个月,有没有人上门”
墨染回道,“回二奶奶,除了曲大奶奶来了一会,其余并不曾有人来。”
李姝点了点头,“玉娘,你把我阿娘给的各色吃食,收拾几样好的,让墨染送到柿子树巷去。等回来了,再给曲大奶奶送一些。”
众人听话地忙碌去了。
李姝在家苦等了七八天,终于等到了好消息,王太师等人明儿就能到京城了。
李姝高兴的立刻让两个小厮去采买吃食,“二爷在外几个月,风餐露宿,受了多少罪。等二爷回来了,就说家里都好,不许说一个不好,都听到没有”
大伙儿忙说好,玉娘笑道,“这几个月,家里本就无事,二奶奶把庆哥儿带的这样好,二爷看了不知多高兴呢。”
李姝笑了,“庆哥儿要不认识阿爹了。”
罗妈妈笑道,“二奶奶不用操心,小娃儿,多跟他玩两天,他立刻就认得了。二奶奶回来头一天,哥儿除了二奶奶和玉娘,谁都不要,如今老婆子抱一抱,他都咧嘴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