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人也眼巴巴等着好消息呢。
李承业和赵世简见到李家众女眷强颜欢笑的样子,顿时心里压力倍增。他们考科举,耗时久,难度大,不知道家里人要如何焦虑。若考不上,岂不误人误己。二人更加发奋苦读,立誓明年至少要过了的县试。
李穆川见两个孩子愈加用功,内心十分满意,但仍旧十分挑剔,吝于表扬。李承业是亲儿子,知道父亲一向是心里越满意嘴上越挑剔。赵世简却愈加担忧,担忧李叔父是不是不喜欢自己还是自己确实学的不好
李姝私下里偷偷和赵世简说小话“你莫要担忧,我阿爹就是嘴上挑剔。你想,你好歹和我家有些香火情,我爹都能这样挑剔你的文章。若是考官,只怕会更挑剔。要是整天夸你好,那才是不负责任呢。”
赵世简被姝娘柔声安慰,心里好受了些,仍旧勤学不辍。
这边厢,吴氏也在和丈夫商议“官人,二郎去李家有些日子了,也不知如何了。我们可要把他接回来这孩子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离开我这么久呢。”
赵书良一边看兵书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吴氏“让他去李家,一来离开父母打磨打磨他,二来也是让李家人多看看他,天长日久的,情分就出来了。只是我们得时常去看看,你明儿再备些礼,晚上我们一起去。”
吴氏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后,赵书良夫妇带上赵崇简和慧娘,四人一起去了李家。
到了李家,李家人除了李泗新夫妇,其余人皆起身相迎。
李穆川拱手“赵大人。”
赵书良忙拱手鞠躬“李大人好。”李穆川如今官阶比他高两级,又是文官,自来平级文官更大,更别说比他高了,故赵书良态度相当谦卑,拿出对待上级的态度与李穆川说话。
李穆川也不是摆架子的人,见他如此多礼,也不好太冷淡。
赵书良夫妇又给李泗新夫妇行李,“见过李叔父李婶子,二郎近来劳烦叔父婶子们照看了。”
李泗新摆摆手,张氏道“简哥儿是个好孩子。”
一时女眷们又相互见礼,赵家兄妹二人给诸位长辈见礼,平辈间也要见礼,寒暄了半天,才分宾主坐下。
肖氏见赵大郎来了,李姝姐妹不好总待在这里,吩咐豆娘,“把妹妹们带去房里玩吧。”
四个女娘一起进了西屋,人一多,西屋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慧娘最小,李姝姐妹都让着她,拿果子给她吃,端热茶给她喝,又拿小玩意给她玩。
慧娘羡慕道“姐姐们在家可以作伴,我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说罢她看向李姝,见李姝和她年纪差不多,也不知何时能嫁到她家里去。
李姝回答她“你得闲了就过来,我们都盼着你呢。只是我家里人多,有些挤。”
慧娘道“人多热闹,我家里白日就我和阿娘,还有帮佣的费妈妈。”
姐妹四个嘁嘁喳喳越说越热闹。
正堂里,赵书良再次向李穆川拱手,“赵大人教子有方,令郎看着就气度不凡。”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赵大人过誉了,二郎还小呢。简哥儿也很不错,近来做的文章越来越像样,再努力努力,想来总是有希望的。”
吴氏双眼发亮,但男人们说话,她不好插嘴。赵书良听说儿子有所进益,心里也高兴,忙又起身向李穆川拱手“多谢李大人厚爱,若不是李大人,我哪里给他寻个好师傅呢。”
李穆川耳朵根子软,见他这样谦虚,又道“赵大人客气了,你们把简哥儿教的很好。”
一时又冷了场子。
张氏主动发话“赵大人和赵太太来,是有什么事情”
吴氏忙起身行礼道“这些日子,承蒙阿叔婶子照看二郎,我与官人感激不尽。只是,过完年就要考试了,不知还要预备些什么,我们不大懂这些,想着阿叔婶子是懂的,李大人李太太更是比我们知道的多,特来请教。”
张氏道“赵太太不必焦虑,二郎要预备什么,简哥儿也有的。只是报名还是需要赵大人亲自带着他去。”
吴氏道“岂能让阿叔婶子破费。”
张氏摆摆手“赵太太不必如此,我们都很喜欢简哥儿。”
这边,赵崇简和李承祖也说上话了。二人年级相当,赵崇简已经当差,心思又活,听说李承祖才去刑部报考了衙役,忙把自己当差的一些经历说给他听。
“李大哥以后虽说不和我在一个衙门,不过,这天下的事儿一通百通,想来上官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我刚当差的时候,上官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过我就是个看城门的,李大哥以后当差的任务可比我复杂多了,小弟真是羡慕。”
李承祖何曾见过这样的奉承,忙谦虚道“赵兄弟谦虚了,考试结果还没出来呢,我还要向兄弟你多请教。”
郑氏见赵大郎活泛,又想让儿子跟他结交学些心眼,又怕儿子被这活泛小子欺负,一时心里纠结不已。
赵世简自父母兄妹来了后,就忙着端茶倒水,好似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