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小孤女(1 / 2)

这个年代的人们思想还比较守旧, 连离个婚都要被人指指点点,连带着各种评优提拔靠边站,更别说齐家这种道德败坏已经踩在法律底线的,没多久流言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淹没了齐家老小。

偏偏这流言半真半假,齐家人根本无从辩白,他们最终顶不住压力,没多久就彻底消失在舒灵的视野里。

过了正月十五,各行各业都恢复了作息,舒灵也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她已经放弃了留在医院的名额,连她自己也不能确定将来会在哪里久住,所以就把机会让给了更需要的人,而李香兰已经确认毕业后会直接进入b市的大医院, 那一个名额自然吸引不了她。

两个名额被让出来,其他人欢喜不已, 但竞争依旧存在,只是已经和舒灵无关了。

等到舒灵把毕业的事情处理完, 就和玹钰去了b市。之前说要在b市大干一场, 话说出去当然要算数。

事实上,这几年玹钰已经在b市布了局, 只不过他做得很低调, 外人看来不过是些小打小闹,根本成不了气候,而最重要一点,没人知道那些毫不起眼的小工厂都是他开的。

这一次到了b市以后, 玹钰就把那些看起来像小作坊的工厂一通整顿,全部合并成规模完整的生产线,而公司也冠上了集团的名字。

那些小工厂看似不起眼,但做的大部分都是日用百货,看着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件,像是毛巾肥皂、牙刷牙膏一类,但这些都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后世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品牌还没有占据市场,人们不管是从经济还是实用的角度,对这些产品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玹钰做的就是把商标全部备案,然后给它们重新包装,以统一的风格再次登场。

当然他用的是收购的名义,左手出右手进,外人根本不知道里面的内情。

原本那些小工厂也不是没人问津,但那个时候每个工厂做的东西都很单一,单从利润的角度看,实在有些不划算,而那些人并不知道,超市里某种不下十来个商标的品类,其实都是某一家工厂贴牌做的,只不过它们对外只卖一种品牌,所以这利润当然“不如意”了。

玹钰保留了原有的那些品牌,又让人重新制定出一些高端的品类,这样面子和里子都有了。

考虑到b市的商场超市已经被人捷足先登,玹钰只让人在大型居民中心开了几家仓储式超市,既便民又惠民,反响还不错,之后又被他推广到了其他城市。

除此之外,玹钰还涉足了服装和电子行业,前者在互联网盛行之前还可以红火不少年,而后者一直有着较高的利润。

从生产到销售,玹钰干脆完善出了一条供应链,而这时候还没有出现物流这一概念,考虑到以后的需求,他也把这一块饼先吃了,只不过其中很多项目都没有用他自己的名义。

这其中有的动静搞得很大,有的又悄无声息,而玹钰的计划都在他的脑子里,他把不同的事情交给不同的人,很多人互相之间并不认识,梁家人虽然有意想要插一手,但他们并不清楚玹钰想要做什么,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往往已经尘埃落定。

等这一切全部就绪,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转眼又到了年底的时候。

梁家老爷子得知玹钰有了空闲,就把人叫去了梁家,而这一回他们的目的很简单,要玹钰把梁家也带上轨道,最好直接把赚钱的行业分一半给梁家。

这话听着像是狮子大开口,但梁老爷子这一年间没少琢磨,他很清楚玹钰初来乍到,缺少的就是人脉,而历来有钱的怕有权的,有权的想要有钱,无非就那么回事。

事实上玹钰也的确遇到了不少的麻烦,除去生意场上的竞争,就是些相关部门的刻意为难,什么项目验收不达标,防火设施有隐患,诸如此类,无非就是需要打点,只不过这一次背后有人指点,普通的打点还不行,就给你卡在那里让你无法顺利进行下一步。

梁老爷子的意思很简单,他可以帮玹钰解决这一切,但玹钰身为梁家的一份子,不能只顾着自己飞黄腾达,而弃整个梁家于不顾,他必须要有家族观念。

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一个钱字。

玹钰怎么可能把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拱手让人,他根本没有理会梁老爷子的话里有话,只当做没有听懂。

梁老爷子还有梁家的那几个人,全都觉得玹钰不识相,而梁瑾瑞和他老娘趁机在一旁煽风点火,让老爷子给玹钰一点教训。

于是大过年的,有关部门还来了个突击检查,或者叫“找茬”。任凭再高标准的地方,也不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没有死角,就算机器还有线路故障呢

而大过年的,那些头儿肯定都休假了,这个时候想要找人不容易,首先你得有对方的联系方式,其次要让对方搭理你,如果这两样做不到,那一切都白搭。

梁老爷子很清楚,玹钰很少和那些人打交道,他都是按规章办事,殊不知规章之外还有规矩。他们耐下心来等着玹钰回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