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问“我爸呢”
“知道你要回来,上箐里捉石蚌去了。”
李曼青愣了愣,才想起来,这“石蚌”是他们当地叫法,其实就是一种跟田鸡特别像的东西,但比田鸡又稀有很多。因为它们只在阴凉的石头缝里出没,腿部肌肉特别发达,轻轻一蹦就能蹦老远老高,一般很难捉到,所以价格也很贵。
她记得三十那天在县里看到过,才小孩子拳头大的个儿,价格都是猪肉的五六倍呢
但这种东西贵有贵的道理。一是难得,只有连安乡这么丰富的水资源才养得出来,成年男子出去一天也捉不到几只。二是好吃,她从小就喜欢那种鲜嫩喷香的味道,当地有说法,用石蚌汤补钙特别好,小孩子吃了长得高。
小时候她个子矮,头发也不好,爸爸为了给她补钙,大半夜的打着手电筒去捉,有时候去守一夜也捉不到两只。煮出来连汤带肉全是她一个人吃的,爸妈和哥哥一口都不舍得喝。
正月里水又凉,她爸爸身体本来就不好
李曼青眼眶湿润,低着头不让众人看见,嘟囔道“妈也是,怎么不劝劝我爸,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哪里还吃那东西”
“不用管他,你不吃你两个丫头不是要吃嘛看这脑袋,太阳这么大,快把帽子摘了,你也把她们惯得太娇气了”
李曼青摸摸小双枯黄的头发,叹了口气。
正说着,一个小男孩就跟个小炮弹似的冲出来,一把抱住李志青的腿。
“爸爸爸爸,买肉了没”
李志青尴尬极了,瞪了后头跟着出来的杨丽娜一眼,道“别一天只惦记着吃,还没跟姑姑姑父打招呼呢。”
小辉转头,躲在爸爸腿后,也不敢出来,只把手指含嘴里,伸出小脑袋打量四个“陌生人”。
“小辉,来姑姑这儿,给你好吃的。”李曼青拿出一把水果糖哄他。
孩子这才怯怯的笑着,想吃糖却又不敢上前,看看妈妈脸色又看看奶奶,再看看爸爸,见他们都没阻止,这才小跑着来到姑姑跟前。
李曼青见他大年初二呢,还穿着件脏兮兮的旧衣服,就庆幸还好自己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不然这么大的村子,家家户户的小伙伴都穿新衣服,就他穿旧的,出去玩都要被笑话呢。笑话过也就罢了,全村都知道,等以后上学了都还要被同学取笑呢。
对这种日子她实在是太熟悉了。
小时候有好几年,她和哥哥都没新衣服穿,并不是说李家没这点钱,而是她妈的脾气有也要省着,反正“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几年就浪费了”,基本都是她穿哥哥的旧衣服,哥哥穿她妈的旧衣服,她妈嘛也没什么新衣服。
反正攒几年好容易有件新衣服,刘莲枝都得张扬得全村人都知道。
唉,让孩子受这罪,又是何苦呢
李曼青叹口气,把买的东西全拿出来,侄子的小书包,格子衬衫配松紧裤,还有一双锃亮的大头皮鞋。可把那小子高兴得,抱着小书包又蹦又跳,左一声“姑姑”右一声“姑姑”的叫。
两件厚实的棉衣,是给爸妈的。刘莲枝笑得见牙不见眼,嘴里怪着“怎么又花钱”,心里却早乐开了花。
哥嫂的她没买,只是看了唐丰年一眼,他赶紧双手递上一个红包给岳母,又拿了个小的给侄子。
杨丽娜这才笑起来,教小辉道“还不快谢谢姑姑姑父”
小子怯怯的说了声“谢谢”,不敢看唐丰年,就挨在姑姑腿边,伸长了脖子看小双。
“这是妹妹吗”
“对呀,小辉都当哥哥了,以后就是大孩子,可以上学了,开不开心啊”
“开森。”三岁的小家伙发音还不太准,逗得众人大笑起来。
李曼青把孩子递给唐丰年,跟着刘莲枝进厨房,准备做饭。
“你哥也是,买这么大只后腿干嘛,多浪费”
李曼青没说是自己买的,只小声问她“我哥不是年前才结的账吗,怎么也不给孩子买件新衣服穿穿”她没提怎么还靠卖洋芋买肉吃。
刘莲枝气极了,咬牙切齿问“别给我提结账的事了你老实跟我说,丰年结了多少给他”
李曼青一头雾水,小声道“我亲眼看着的,八百块,一分不少。”
“啥八百”
李曼青见她一脸难以置信,不敢说其实还有三百是她拿着呢。
刘莲枝气得跺脚,指着外头骂“还不是你嫂子那家吸血鬼,你哥工钱拿回来那天我不在家,等晚上回来了才知道被她抠走了,说是六百块全借她兄弟了,说什么孩子要办酒,没买菜钱才借了我一头猪去,现在又借钱,我瞧着怕也是不知哪年才会还了”
顿了顿,又痛心疾首的骂道“八百块呢她还骗我说是六百真是真是”
真是什么,她也气得骂不出来了,女婿还在呢,有气也只能忍着。
李曼青也有些无语,不是她心偏向娘家,她从来不反对亲戚间借点钱互相帮助一下,但关键是得看什么人啊就刘家那逼着出嫁闺女做扶弟魔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