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一小箱子,大约二十吊,也就是二十两。银裸子一匣子,莫约一百两,金裸子莫约二十两,这还是从小到大原主逢年过节拿到的赏赐压岁钱等等积攒的。
其他首饰倒是不少,她让谷雨都收拾了带了出来,还有就是衣裳和一些布匹,典当了也能有个百两左右。
首饰是大头,全部典当了得有上千两,可要是世道不乱,她的首饰没了,那就没法交代,何况她也并不知道这世道到底会不会乱,又在什么时候乱
头疼啊
沈原在小院子里一连窝了三天没出门,喜福也没偷奸耍滑,每天一大早过来替她把该干的活干完,然后才走。
然后沈原打叠起精神,乔装改扮了继续外出打探消息。
她去的地方一是衙门发布各种徭役赋税的消息,可以看出百姓负担到底重不重,在打听一下和往年比怎么样。
听来的消息也不怎么样,今年赋税增加了一些,又加了些别的税务名头,不过今年年景过得去,老百姓便是有些怨言,也忍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老百姓只要能混个水饱,不至于饿死,那就和老黄牛没什么差别。
南来北往的商贩也有各种消息,沈原是今天听到那蓝带军如何如何凶狠,据说占下了多少城池,明天听到那朝廷的兵把蓝带军打的落花流水惨兮兮。
不过大家都公认几位边关节度使十分勇猛,要是朝廷让哪位节度使剿匪,肯定手到擒来。
聚在一起吹牛的闲人就口沫横飞道“河西节度使李将军几次请旨剿除蓝带叛军,朝廷就念在他忠肝义胆,年纪又大了,让他守着边关就行,些许小贼,朝廷兵马所到之处一扫而空”
大家纷纷感叹,就如今天的早朝他们都亲眼见到了一样。
沈原自己整合消息,那就是朝廷已经对边关掌军的节度使和将军的掌控力都弱了,甚至可能还怕他们借剿匪的名义扩大地盘。
她想打听一下朝廷如何,各种小道消息纷至沓来,什么皇上喜欢兰花,所以兰花就成了花中魁首,皇宫里装兰花的花盆都是玉做的,娘娘们喜欢用薄如蝉翼的鲛绡纱当蚊帐用,皇子公主们出入都是宝马香车,黄金宝石都用来装饰器物。
沈原下结论,皇室喜奢靡。一般来讲,皇室的衣食住行是天下人向往模仿的最高标准,皇家奢侈无度,京城的风气肯定也是喜好享受的多,那就糟糕了呀
这大康的天下怕是有些不稳当呢。
当然,一个朝廷走到末路也不会哐当一下就倒了,犹如一头年迈的雄狮身上挂着几只鬣狗,不知道哪只鬣狗会咬断雄狮的喉咙,就是雄狮倒了,鬣狗们为了争抢战利品或许还会打斗一番。
沈原不知道大康处于什么状态,就现在的消息看,似乎并不好。但是沈原住的地方却现世安稳,就是有些卖儿卖女,衣食无着的人那也正常,大多数人还能吃上饭,高门大户就像沈家,还能置办宴会游乐。
实在看不出任何天下即将动乱的苗头来。
沈原也知道,现在的社会,消息极度滞后,除非叛军打到了家门口,否则老百姓一般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没有全面确切的消息,就无法制定相应的计划,沈原有些急躁。
这天,沈家派了仆妇给沈原送东西,是些粮食蔬菜还有时鲜果品什么的,来的婆子道“那天杀的贼徒,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干那杀头的勾当,往日南边的果子又多又新鲜,今年就少了好些,太太老太太记挂姑娘,所以特特挑了最好的送来。”
沈原微笑道谢,手里不停的转着一圈佛珠,虔诚无比。
那婆子又道“六娘已经去了程家,太太让奴才同姑娘说一声,让姑娘莫急,程家不日就要去京里,姑娘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就可以回家了。”
沈原微微抬头,“说好了替祖母祈福两年,怎可欺瞒佛祖,还请嫂子转告太太,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那婆子就感叹道“姑娘孝心虔啊,太太老太太也心疼您,便是家里置下个佛堂也便宜,家中长辈心疼姑娘的心也是顶顶真的。”
沈原就低头不语,被束缚的感觉越来越深。
这种感觉不是凭着拥有绝好的身手就能挣脱了,除非沈原现在就去当一个打家劫舍的江湖人,也被老百姓叫游侠儿。听着有个侠字,实际不过是个浪人。
身手再高,每天还得吃喝拉撒,可这几样没一样能离得开钱,哪位江湖大侠是真的身无分文走天下的除非入得丐帮,可让沈原沿门托钵,那她还是宁愿当大小姐。
那不事生产还要吃喝怎么办老天爷也不会给你掉馅饼,那就是打家劫舍呗,还可以美化一下叫劫富济贫,济的是自己的贫。
以前看武侠,那里面那么多帮派,也有自己的地盘和营生,光根儿一个人的都是落魄侠。
沈原没话找话,问那婆娘,“嫂子,六娘何时随程家去京城”
那婆子自然也知道程家大妇原本是眼前这位五娘,后来那六娘不要脸,生生抢了去,五娘仁孝,不愿家中闹出姐妹争夫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