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中, 关庭与程岩相对而坐。
这位尚书大人并未将程岩请到茶厅, 而是直接带他来了书房。
对关庭来说, 书房乃重地,他居然会将一个初次见面的后生请来这里,让他自己都很意外。
可他一见程岩就莫名觉得亲近, 好像对方是他相处多时的友人, 又像是他看顾多年的后辈。
尽管关庭有诸多弟子,可这种感觉却从未有过。
想来想去,只能归结于他早就从赵都来的信中“认识”了这位少年,因此见到对方才会格外亲近。
而程岩呢
程岩根本不敢再看关庭,只初见时的一眼, 已经让他被回忆的狂潮淹没。
他想起自己入狱后, 恩师来探望他,那时, 恩师总是挺直的背佝偻了,发色只余苍老的白,面上再不见早年的意气风发,只剩下岁月的刻痕。
年近古稀的老人在他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可谓尊严全无,反反复复只说着一句话我很惭愧。
他当时以为恩师是惭愧救不了他, 现在想来, 或许恩师是后悔将他带上了一条错误的路, 毁了他。
可程岩从不这样认为, 哪怕他现在知道自己当初很多事都有错, 但也只怪自己。
他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既然做出选择就要敢于承担后果,恩师就像他另一个父亲,在他最彷徨无依靠的时候成为了他唯一的支柱,又哪里有愧于他呢
“本官听说,云斋先生有一封信要交给我”
关庭的话将挣扎在水底的程岩拉回了岸,他定了定神,垂着眼道“回大人,老师确实交代了学生。”
“嗯,信呢”
程岩从怀中取出信,恭谨地递上。
随后,书房中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等关庭读完信,愣神了片刻,才叹了口气道“云斋先生真乃高义。”
这封信处处为了北方士子着想,而云斋先生却是南人,教导出的学生也大都是南人。对方能够不偏私南方选择顾全大局,足见其胸襟广阔。
关庭收好信,想了想问道“壬辰年的殿试,朝中的确对各省分别取士有过一次争议,不过暂且没有结论,为何云斋先生又突然提起可是与苏省舞弊有关”
程岩犹豫了下,觉得他和恩师只是头回见面,有些话不好直说,便道“倒不全是,老师他讲过一件他亲眼见到的事。”
“哦”关庭兴致颇高地挑了挑眉。
“老师说”程岩心思急转,开始胡编,“曾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又各自成了家。”
“大儿子读过几年书,在县里找了个不错的活计,赚了钱也都自己花,从不入公中。二儿子则一直在家侍奉老人,照顾几十亩地,没有攒下半分银子。”
“久而久之,二房一家心生不满,当年他们种地供老大读书,如今老大享福了,他们却没讨得半分好处。”
程岩的语调舒缓,让人很容易专注倾听。
“老人看出了二房的心思,不想兄弟俩从此生分,便让老大也交银子入公中。可大儿子执意不肯,让老人非常失望。于是老人又想,既然如此,那便分家吧,多给老二家分点儿田地,以补偿对方多年的辛劳。可大儿子又说自己是长子,要占大头。”
“老人见大儿子好处占全,却不肯付出分毫,如今连他的话也不听了,可见是个靠不住的。于是,老人索性将九成家产都分给了二儿子。”
“这样的结果大儿子当然不服,可不服有什么用这个家,终究还是老人说了算。”
声音停下来,关庭却紧紧皱起眉头。
故事很容易理解,若是把老人看做皇上,老大便是南方一派,老二则是北方一派。
北方为南方挡下战乱,南人却想侵吞北人在朝中的利益,在皇上看来,南人岂不是占了好处却不肯付出皇上想彻底收服北方,自然要稳住北人,平衡南北双方势力。但南人却半点不肯退,岂不就是不听皇上的话
老人是一家之主,于是将家产九成都分给了老二,可皇上是天下之主,他又会如何做
如果说不久前,关庭还觉得皇上不会大动干戈,但苏省舞弊一案已给众人敲响警钟,毕竟这天下,还是皇上说了算。
关庭深吸口气,“此事本官会好生想想,只是利益当前,朝中有些人未必愿意割舍。”
程岩谨慎道“老师说了,这次苏省秋闱的事应该让很多人看清了皇上的决心,此时提南北分卷一事,相比壬辰年阻力会小一些。而且,老师也会尽力说服几位老友只是,还需要您从中斡旋。”
关庭微一颔首“本官知道了。”
那日说了正事,关庭见程岩实在合他心意,免不了问了对方一些私事。
当得知程岩还未娶亲时,关庭的表情很有些耐人寻味,让程岩莫名紧张。
前生他认识恩师时,对方的女儿已贵为皇后,如今嘛好像还待字闺中想一想,有点害怕
但一直到他临走前,关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