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来草原的第二十三天(5 / 7)

容姝咬着牙道“桃之夭夭。”

耶律加央这才重复了一遍。

一首读完,容姝让他自己读。

耶律加央挠挠头,“桃什么,来着”

容姝把书放下,“你到底学不学会,今天怎么这么笨,平时不是这样,算了,教你别。”

容姝拿出几张字,“这是你名字,你先把名字认全,还有这句,一会儿也学一下。”

耶律加央低头一看,确是他名字,后面跟着三个字是傻子。

容姝见他不动,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耶律加央摇摇头,“没,你教我吧。”

容姝说毫无压力,“耶律加央,是傻子。”

是骗子,整个人都坏透了。

耶律加央重复了一遍,“耶律加央是傻子,容姝,傻子是什么意思。”

容姝仗着他听得懂也只能装不懂,毫不违心道“是夸你意思。”

耶律加央“这个我会了,还学别吗。”

容姝也不好太过分,不然被耶律加央发现就糟了,“今天就先学这么多,你回去吧,下次学之前我再考你,纸你带回去,时常看看。”

耶律加央把纸折好塞怀里,“那本王先回去。”

从容姝帐篷出去,耶律加央伸手摸摸怀里纸,容姝她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他是傻子。

耶律加央怎么想也想不通,外面又冷,雪一直没停,下到第二天早上。

一天一夜,雪直接没过脚腕。

乌迩人都在帐篷里猫着避寒,耶律加央让把人把学堂收拾出来。

也就一天半功夫,学堂就收拾好了,帐篷离大楚随侍住很近,总共六顶。

一顶帐篷里面放二十张桌子,一张桌能坐两个人,书也是两人看一本。

来学堂读书孩子因为年龄不同,所以不在一间帐篷,六岁到八岁在一块,九岁到十岁在一块,十一岁到十二岁,十三到十六岁,因为九十岁孩子多,所以有两个帐篷。

剩下一顶帐篷是给那些想学大人用。

要是在大楚,大人肯定不好意思,在乌迩就不会,他们也想看看自己孩子学是什么,读是什么书,比起放牧种地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

至于丢不丢人,学不学得会,他们可没想过,多学几句汉话没准多能和王妃说几句。

帐篷里摆了四个炉子,保准不会冻到孩子,大夫绣娘织娘也没做过先生,只能按照当初他们怎么学怎么来。

多读多写,不会多教几遍,然后就是背了,一上午过去,对着一群孩子还没教两页书。

不过等着接孩子回家大人手里拿了许多东西,多是肉干奶干皮毛,想送给这些教书人。

他们不敢收,便去问容姝。

容姝觉得乌迩人还挺可爱,“这次就先收下,就当是束脩,以后别收了。”

孩子们学得慢,反倒是年龄小学最快,容姝有时会看他们上课,更多时候是待在帐篷里。

她泡了好多豆子,又让金庭把小磨盘拿出来,闲下时候就坐在桌子前磨豆浆。

磨豆子是力气活,把泡好豆子舀进小孔里,然后转动手柄,随着石墨推进,豆子被碾成渣,豆浆混着豆渣顺着凹槽流进小桶里。

容姝累了就让金庭玉阶来,一上午也打了一桶豆浆。

这样打出来豆浆有豆腥味,得把豆渣滤净放锅里煮,随着豆浆煮开,最上面会起一层薄皮,用筷子挑起来晾干就是常吃豆皮。

起豆皮之后豆浆颜色更淡了,先舀出一大碗留着喝,剩下加些盐等它结块,变成豆花。

在乌迩找不到卤水,盐水也能,豆花一块一块,一碰就散,容姝又盛了两碗,“给温锅里,金庭,你去炸碗辣椒油,再把辣萝卜条捡出几块来。”

舀了豆浆盛了豆花,剩下用纱布包上只剩一小块。

没有做豆腐模具容姝直接把它压在瓷盆里,上面压个装满水小碗等着成型就好了。

皇宫自然是有豆花,咸甜,每个厨子都有一百八十种手艺,只是金庭玉阶没想到在这儿也能做。

“公主,闻着好香。”

容姝道“倒上辣椒油和萝卜丁卤更香。”

果不其然,辣椒油往里一浇,加上白嫩萝卜丁,点缀几个鲜红辣椒碎,让人看得直流口水。

“趁还热着,快吃,尝尝好不好吃。”容姝先尝了一口,她手艺还在,豆花很嫩,辣椒油也香,腌萝卜还是第一次吃,吃着脆脆,辣味也足。

容姝辣冒了层细汗,“好吃。”

玉阶取来帕子给容姝擦汗,“公主还和原来一样,爱吃辣。”

容姝抿了一下唇,“辣好吃嘛,吃完身上暖和。”

在乌迩闲着也是闲着,只能多做些吃,容姝心里还有气,做吃一样都没给耶律加央送,不过给乌音珠送去了好多。

外面雪还没化,乌音珠懒得动,以至于耶律加央看见她时候,皱着眉道“你怎么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