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锦瑶在街上遇惊的事惊动了很多人, 她们回府后, 老夫人特意把赵氏留下来, 仔细问了问。
“听下人说今日路上不太平,怎么了”
赵氏站在老夫人身边, 把今日在首饰店的见闻, 街上的变故,以及齐家绸缎庄子的事情一起说了。老夫人听了以后,沉默了一会, 道“我本意是想让你们出去散散心, 倒没料到遇上了这些波折。宫家的那些公公我们惹不起, 避开是对的。不过,五姑娘看着温软, 倒是个性子烈的。”
赵氏听了这话有些诧异,楚老夫人惯常和小辈们不亲, 除了楚锦娴,很少有人能得她一句好。楚老夫人这话虽然是指责,但仔细听, 其实赞赏多于埋怨。赵氏很奇怪,什么时候, 楚锦瑶竟然得了楚老夫人这般看重她顺着老夫人的话说道“母亲说的是。锦瑶她才回家两个月,能有今日,都是您教导的好。”
老夫人摇头不语, 显然不太赞同。她原本以为, 后辈都是教出来的, 若是哪家出了败家后辈,不怨孩子,必然是长辈管教之过。但是现在楚老夫人却觉得,教导固然有责,但是人的天性,才是一切的基石。
就比方楚锦妙,富贵乡里好吃好喝地养大,从会走路起,管教嬷嬷、长辈言传就没少过,可是你看看,楚锦妙还不是长成了这样一棵歪脖子树而楚锦瑶在农家长大,听说那对农民夫妻还很是市侩愚昧,对名下几个孩子非打即骂,可反倒是楚锦瑶长成了正直、坚强的脾性。现在楚老夫人都不敢说了,是不是有些东西,从一开始就是没法动摇的
赵氏看着楚老夫人的脸色,小心地说“娘,今日妙儿跟着姐妹们一道出去,路上开心极了。她在车上和我说,很希望能和姐妹们一起行动。娘,您看妙儿已经知错,她的禁足是不是”
因为王妃来帖子的事,楚家的姑娘们结伙出去买首饰,不可能单单把楚锦妙落下,所以一来二去,楚锦妙也出来走动了许多次。众人心照不宣,再没人再提禁足这一茬,楚锦妙便算是解禁了。然而小辈可以用这样撒娇的手段耍赖,赵氏这个当母亲的却不行。她总是要来和楚老夫人说一声,得到老夫人的首肯。
一般这种情况,长辈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姑娘都是娇客,没人会对她们较真了惩罚。而这次楚老夫人听了之后,却开口道“是她让你来求情的前几日二哥儿也来了,也和我说起这件事。”
赵氏一听,连忙叉手站好,说“没有,是媳妇自己心疼,这才自作主张来找母亲。”
楚老夫人一辈子都在后宅里和女人打交道,如何看不透这些圈绕楚锦妙和赵氏的心思,在她眼里就和玩笑一样,一眼就能看穿。楚老夫人看破却不想说破,道“四姑娘是在你跟前长大的,你更疼她是人之常情。但是民间有说法,一碗水要端平,多少家宅之祸,都起于长辈的偏袒宠溺你不要太偏心一头,五姑娘那边,也要看顾起来。”
楚老夫人又在说她偏心了,赵氏心里有些腻歪,面上恭敬地应下。楚老夫人见她答应的勉强,就知道她心里肯定不当回事,于是加重了语气,微微喝道“这种事情是为人主母的职责,我不想再提醒你第三次。于共你是侯府的宗妇,要操持全族的内务,于私你是几个姐儿的母亲,你要记得你的身份,不要总盯着楚锦妙一个不说五姑娘,你看看八姐儿,才六岁,身边的丫鬟婆子疏忽成什么样子我只是懒得说你,你真当我不知道吗”
赵氏被说得冷汗涔涔,扶着罗汉床跪下“是我不对,请母亲息怒。”
楚老夫人本来打算点到而止,没想到赵氏脑子不清楚,非要让她说到这个份上。楚老夫人也动了气,她深深呼吸,道“起来吧,你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我也不想在人前给你没脸。但凡你的所作所为能让人看得过去,我都不会这样说你。以后回去,好好端正心态,肃整几个姑娘的院子。长辈偏私,乃祸患之源”
“是。”
“我听娴儿说,今日出去,她自己动用私房给锦瑶买了一套头面,你也送了一套。眼看五姑娘越来越大了,这些衣服首饰,该多准备些了,她毕竟是我们侯府的嫡出姑娘,嫡庶尊卑不可乱,她的用度不说最好,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
赵氏诺诺应是。楚老夫人虽然说的是嫡庶尊卑,可是赵氏却知道老夫人暗指的是楚锦妙,毕竟她是原头正妻,还能捧庶女越过自己的嫡女去老夫人说来说去,还是不满楚锦妙,这是让她缩减楚锦妙的用度,不可越过楚锦瑶去。
刚刚老夫人才说一碗水端平,现在却说这种话。赵氏并不是一昧糊涂的人,她既然知道了楚锦瑶才是自己的亲生闺女,难道还会故意苛待楚锦瑶吗可是自从楚锦瑶回来,身边不断有人逼迫她,训斥她,提醒她,赵氏听着反感,心里不知不觉就起了逆反心思。
仿佛她们都是好人,就赵氏一个坏人一般,赵氏实在很腻烦。
其实楚老夫人这样说,所思所想比赵氏要长远很多。老夫人想着,楚锦妙这个女孩已经彻底废了,不说她有没有这个福分,便是有,楚老夫人也不敢让她高嫁。这种心性,高嫁了才是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