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三十章(2 / 6)

处传播朝廷的政策。

舆论,可不仅仅只有文官会使用,司徒皇帝下起手来绝对狠呀

朝廷成立盐务监,全国范围内贩卖平价官盐大量的海盐,即将流往全国各地。

百姓们不用囤盐,以后大家都会有便宜的盐用了,认准朝廷官盐。

以后不允许有商贩贩卖私盐了盐属于朝廷皇家物资。

消息传播下去之后,很快在平民百姓传播开来。

本来以为唐大儒离开了江南之后,盐价就会回到原来的价格。

没有想到,朝廷竟然如此行事,所有的百姓们都开心的不得了。

各地的书生都知道,自古以来盐和铁都是朝廷必须把控的物资。

现在盐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朝廷会更加的稳固,这对于各地的书生来说,对科举更加的有信心

于是各地涌现出来了,不少优秀的诗词都开始赞美,朝廷终于干了点儿人事儿了

就连各个地区的老百姓们,都出现了现在不买盐,就等着朝廷卖盐的现象。

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每一文钱都得花到刀刃上才行。

“俺家的盐还有一点,省着点吃,还能坚持一段时间,那就等着朝廷的盐啦。”

“俺家也是,哪家老头子还怪我当初买盐买少了,也不想想,那么少的盐,谁能抢得到呀现在老头子庆幸我买的盐少。”

“嘿嘿,咱们村大户买了那么多咸盐,不知道吃到何年何月喽嘿嘿”

“如果盐真的便宜好多的,能省下不少的铜板,今年就有钱给我家姑娘扯块布做身新衣服了。”

“只盼着盐价越低越好呀,皇帝是个好人呀,希望皇帝长命百岁。”

“是呀,今年收成好,就给皇帝立个长生牌”

各地的老百姓们也许看不出来朝廷政策的好坏,但是平价盐绝对是朝廷真的是做了一件好事。

精明的农妇们盘算着手中的铜板,吃盐是比较大的开销。

每年都得留出钱来买盐,长时间不吃盐,人身体没劲,没劲儿怎么能干农活呢

各地的老百姓都在等着便宜的海盐,翘首以待,满心欢喜。

江南地区,唐大儒交接完江南算计,就准备离开了

唐大儒觉得自己和江南地区犯冲,没有好好玩耍,却遭遇了好多事情。

而且唐大儒也没有兴趣到处游玩了,还是回家宅着吧。

但是,本来说要离开回京城的四皇子为什么还不离开

唐大儒看着继续留在身边的四皇子,头上冒着青筋,咬牙切齿的问道“老四,你不是说要走吗怎么还不动身”

“先生,您可说错了,我是要走了呀。您不是也一起要走吗,我打算转个弯送您一程。”

四皇子一脸正经的说道,在他心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可不放心自己一个人走。

“我拒绝”

“不可以,您怎么能阻止我好意呢,”

“不要,你好倒霉呀,我想自己走。”

“别这样说,我会伤心的,先生。”

唐大儒臭着脸,身后跟着一本正经的四皇子,两个人亦师亦友。

唐钱氏看着吃饭都不老实的两个人,也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笑笑。

唐钱氏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人,但是却是如此的可靠。

回程还要转道去,看一看自己的儿子们,看到来信,唐康柏和唐康枫两个人都晒成了黑炭了。

听说,初有成绩,两个孩子直接从唐大儒的儿子的光环,学会了脚踏实地的干活。

“林婆,有明珠的信吗”

唐钱氏将东西都收好,也留下人继续维持这个院子,突然间想起好久没有接到自己女儿的信了。

“回夫人,大小姐还未曾来信,应该知道老爷夫人忙,所以不敢轻易打扰吧。”

林婆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小心的为自己看大的大小姐唐明珠辩解。

“那把咱们买的江南最新的布料,以及首饰,叫人都给大小姐送去。”

“好的,夫人这就叫人快马加鞭送去。”

唐钱氏盘算着手里的东西,吩咐下去,确实是打心眼里不想给刘家面子。

“算了,也给亲家送点儿见面礼。就当为明珠做面子了。”

“好的,夫人。”

坐在桌子上翻看着账本,唐钱氏就觉得心中一阵烦闷。

什么清流世家,狗屁不是

要不是自己女儿嫁到刘家,唐钱氏都不打算给这个面子。

但是一切都是为了明珠,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女儿。

唐钱氏努力的平复自己的心情,作为在商场中战无不胜的商人,能指导出唐明珠这样优秀的女儿,她又怎么是一个内心软弱的女人呢

只不过唐钱氏已经过去争强好胜的年纪,学会了知足常乐。

唐钱氏从来不缺手段,只不过这些手段,她都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