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八章修(3 / 7)

大儒坐镇江南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轩然大波。

同时也让很多目光,集中到了江南地区,他们到底要看看无官员,所有问题集中到一起的江南地区。

神仙下手都觉得困难,一个大儒到底有什么方法

世人都传大儒现世辅佐的王朝,都会成为盛世

这个谣言,是真是假似乎可以得到验证了。

来吧,让大家都看一看大儒的本事吧。

京城,司徒皇帝自己亲自坐镇,没有出现任何的乱事。

只是这些日子京城全程戒严,人人自危。

乱过之后,老百姓们的日子继续回到了正常的状态,毕竟要吃要喝要干活。

只不过朝廷血洗了不少官员之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朝堂。

早朝继续热闹,官员们该参人参人,该起奏起奏,恢复了往常的热闹。

而朝廷中的四位皇子被派遣出去微服私访,而三位皇子都回到京城。

三位皇子办的事情非常的完美,问题妥善的解决了,动手的手法也是非常的老练。

时间相差无几的回到京城,三位皇子抢先去禀报自己的解决的事情

出现问题的三个府城,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而且出去一趟,三位皇子一路上收获了不少的手下,也接收了不少的“贿赂”,不,应该称之为上供。

这些金银财宝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身边的人都在劝说。

三位皇子手头也紧啊,一听是约定俗成的规矩,那还等什么父皇都默认同意的事情。

三位皇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阵营,也有投靠到他们身边的官员,老练的官员,深知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三位皇子处理事情的手法非常的老练,根本就看不出来是第1次微服出访。

当地官员找替罪羊,三位皇子收取贿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风格,简直和最老练的官员都有一拼。

“朕的大皇子的行事风格,颇有他外家的棉里藏着针的本事。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

司徒皇帝面无表情,看着手上这一份又一份的报道,真是毫无兴趣,千篇一律。

真是觉得自己儿子们也挺有才的,明明年纪轻轻,行为举止却甚是老辣。

司徒皇帝眼里充满了讽刺,直接将三个儿子呈上来,堪称完美的奏折,扔到一边

御书房的太监们都当自己耳朵聋了,不敢听,不敢问,不敢多说话。装作自己就是一个假人,什么都不知道

都是从小长大的人,司徒皇帝怎么会不知道年纪青青少年们心中的想法。

而且司徒皇帝觉得他现在看不透自己三个儿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眼子。

司徒皇帝觉得还是小孩子比较好玩,至少孩子们小的时候,他还能从几个儿子的脸上看出他们在想什么。

现在每一个儿子脸上都带着独属自己的完美的面具,行事准则全部都是按照背后之人指使的,来揣摩自己的心意。

司徒皇帝觉得自己看不透儿子们想的是什么,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全部都是在琢磨自己的想法。

三位皇子呈上来的这些奏折,不停的在突出自己的优点,显示自己的厉害,同时还不忘给别的儿子上眼药。

最后又将一切归功于皇上的圣明,做的是那么的完美。

不过这种“完美”有一种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是臣子对于皇上的忠诚,而不是将要继承皇位的皇子应该的态度。

司徒皇帝想要一个能继承大业的皇子,而不想要一群听话而又乖巧的臣子。

有些事情糊弄糊弄臣子是可以的,最忌讳的就是当主子的人,却把仆人的事儿给干完了,让仆人去干什么

司徒皇帝无奈的摇摇头,作为一名日理万机的皇帝,他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儿子们。

只能让诸位皇子自己找寻机会,来展现自己的不同,但三个大儿子贪图简单的事情。

根本就不给司徒皇帝了解他们的机会,没办法,危险总是伴随着机遇,没有承担困难的勇气,又怎能肩负起整个国家的重担

司徒皇帝对自己的四儿子感官良好,虽然把江南整的一团糟,但是那又怎样

小小的江南,乱了也就乱了,却让司徒皇帝看出自己四皇子的胆气,跟自己如出一辙的霸气。

“这臭小子做事顾脑袋,不顾腚,跟自己当年有一拼”

司徒皇帝并没有生气,年轻气盛怎么了,年轻不气盛,那叫少年吗

看着自己四皇子递来的求助的奏折,司徒皇帝看得很欢乐呀,这才像个样子,他不介意皇子出错,也不介意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