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赶大集(1 / 2)

杨柳屯坐落在县城往省城和临县的三岔路口不远处。

这天大集,连省城、临县那边都有人往这边赶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带着自己家里的土特产,在集市上换了,好给家里添置生活用品。城里人呢,这天就是为了买些地道的土特产。

传闻早年间,杨柳屯家家户户都有手绝活,编织的篓筐、簸箕农用特结实,不小心踩到压扁还有弹力恢复如初。编织的藤席各有花色,更是销往京城。

每次杨柳屯大集,村子里的编织品都不愁卖不出去,尤其藤席是销量最好的。

今年大集还是如往年那样。长长的土路两旁密密麻麻的摆着小摊,一眼望不到边。稍微宽敞点的,联排两列,地上随处可见,一块块包裹皮上、一个个竹筐里,上面都摆了如蘑菇等山货。家里的带来的农副产品还有些土布、鞋垫子等等。

路口有不少卖零食的,炸爆米花的前面,远远站着轻捂耳朵的小孩。还有些长辈带着孙子再看捏糖人。

随处可见大小媳妇几个结伴围着土布摊位比划。老大娘们拽着手中的毛票,在那讨价还价。大老爷们走走挑挑。孩子们在边上死死的拽着大人衣角,眼里还不忘看着卖糖块的、卖爆米花的。很多一看就是城里来的蹲在山货、腊肉、野味等摊位前面讨价还价。

张国庆远远就停车。顺着人潮往里走,有意往卖粗粮和山货那些摊位过去。遇到熟人不少,打了几次招呼后,急忙找了个摊位前询问。

卖家一看就是个老手。等知道他要细粮,也不急着说价格,直接往身后破竹筐里拿出小袋子递给他。

张国庆打开看看,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和对方谈好价格、商量交货时间后。眼看时间不早,交了定金后,他就急忙朝不远的摊位过去。

对方可能已经认出张国庆,一直笑眯眯的看着他过来。

没等张国庆开口,这小伙子就直接把后头的两个大麻袋提到他前面。还不忘朝不远处卖腊肉和风干野味的老大爷招手,边用手比划着。

张国庆看着他,忍不住笑出声,“怎么白送我的”

小伙子嘿嘿地傻笑,眼看老大爷挑着担子过来,急忙上前帮一把,附耳嘀咕,“大伯,咱们全卖给张家村的张国庆。”

那位老大爷闻言,立即扭头打量张国庆,“你就是张大友的小儿子张国庆你咋要这些”

他侄子没等张国庆回话,连忙拉了拉他,“我知道你要送人。你包圆了这些,我算你少点咋样”

张国庆对他笑笑也没出声。上前几步接过老大爷的担子,陪老大爷聊了几句。得知老大爷是舅家隔壁村子的。俩人谈了几句,说完两个舅舅近况后。张国庆不止包圆了他摊位上的山货野味,还约好过几天去他家收购。

得知张国庆还要帮别人收购,数量不少。那年轻人激动地直结巴,等送走他,还满脸通红。

老大爷用烟斗狠狠地敲他脑袋,“你看你这傻样。人都走了看啥呢”

年轻人捂住脑袋,嘴里不服地嘀咕着。那可是张国庆,名人呢。要是他多关照点自己,年前可是能赚笔钱修院子了。

要是再接近关系,以后他就是张国庆兄弟,谁不高看他一眼张国庆舅家几个表哥可是说了,他家表弟平时谁有难处都会伸把手,为人很是仗义。加上如今都传遍了张国庆后面站着的岳家,谁不想认识他

张国庆看看手表,还有点时间。关好车门,打算再逛一圈,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好玩的、稀罕的,给娇娇带点回去。这月子坐下来,与世隔绝,已经闷坏她。

顺路过去,还真看到不少做工精致的小玩意。民间处处有能人,除了做工精细的笸箩,鞋垫外,还有波浪鼓,栩栩如生的木雕。

等他往回走,除了刚买的皮毛,肩上背的、身上挂着的、还有双手拎着的,已经是分身无术。

左手提着刚买的大竹筐,里面装着小竹筐,还有些大小叠加的小笸箩、给儿子的玩具、还有些杂七杂八的炒松子等炒货。更引人注目的是右手,高高举着高粱杆扎的棒子。上面插满两圈冰糖葫芦,其中最上面还扎着十来支糖画、糖人。

重温童年,心情愉快。无视行人揶揄的目光,张国庆乐呵呵地避开人群,上车往县城方向驶去。

“娇娇,你看看这是什么”张国庆到家往地窖里搬完袋子后。拎着买的大竹筐和,握着棒子,兴匆匆地找周娇献宝。

周娇忙完针线活,刚整理昨晚赵传光夫妻带来的礼物。从张国庆开车回来,和她打个招呼,只见他进进出出搬东西,急得周娇早客厅里直踱步。

这会终于看他朝客厅过来,再看他整个肩膀上挂着的、双手拿着的。顿时哈哈大笑,这形象,可是百年难得一见。

周娇伸手接过木棒,爱不释手的摸了摸上面的红红的糖葫芦、惟妙惟肖的糖人和几支糖画。再看看他从大竹筐里拿出的大大小小的笸箩、栩栩如生的动物木雕。激动地望着他,眼里带着期盼。

张国庆指了指里屋,“儿子怎么办今天你是去不了了。等会爸他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