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3 / 4)

巫行云和无崖子此时正在闭关,李秋水去了工厂和店铺,李沧海接旨后就骑马入京,随太监进宫谢恩。

仁宗在琼林苑接见,此时伴驾的正是范仲淹、折继闵、还有几个李沧海并不认识的官员,之前在宴中也没有见过。

太监禀报后,李沧海上前依礼拜见“参见皇上”

仁宗哈哈一笑,说“朕的义贞郡主来了快快请起”

李沧海是想得到合法身份,但是仁宗这样礼遇却又让她有几分不适应。

“谢皇上恩典”

接着在场的官员又向她施礼“见过义贞郡主”

看来,仁宗将她这位郡主当回事,那么别人也就不敢不把她当回事,李沧海揖手回礼。

李沧海又向仁宗揖道“李某一介江湖人,承蒙官家恩典,不胜惶恐。这郡主之尊,李某怕是难以高攀。”

仁宗笑道“朕听闻义贞严格约束门人遵从朝廷法纪,规导绿林从善,利于百姓,此乃大善数日前义贞为大宋打退辽、吐蕃挑衅武士,又立下大功。你当得起”

李沧海见在场人士也都喜气洋洋的样子,知道这朝廷拉人入伙是辞不得了。真辞人家也当你是假,况且真的辞了朝廷善意,对她也没有好处。

在宋朝仁宗手下当官,总比在明清时代的皇帝手下当官好了不少。现在是北宋前期,虽说程朱理学未出,对女子没有后世的严苛限制,但她有个郡主身份也能保障更多的权益。

李沧海道“如此,臣恭敬不如从命,谢官家恩典”

仁宗复朗朗一笑,邀了李沧海进琼林苑,又设了小宴,几位臣子作陪,宴间谈起“讲武堂”新立诸事。朝中也知李沧海身为一派掌门,不可能管理细节,挂职在“讲武堂”自然是在关键时候支持大宋的。

到是宴上范仲淹忽问“义贞郡主对于大辽朝政如何看”

李沧海想了想道“二十年内,辽应无力大举南征,是以二十年内,大宋边疆之患在西北,但也要防止大辽趁人之危。党项人不臣之心已久,不但骚扰百姓,还截断大宋与西域的联系,使我大宋于西北买不到战马,以此削弱大宋骑兵战力。长此以往,大宋军队野战能力下降,只能龟缩城池,陷于被动,在整体地士气上也我军就会越来越弱。”

仁宗不禁心惊,放下杯盏,道“义贞果然有些见地。”

范仲淹道“郡主觉得党项人才是我大宋的心腹之患吗”

李沧海摇了摇头,道“大宋养士几十年,根基深厚。皇上仁君当朝,文有韩琦大人、李迪大人、范大人,武有折家、种家、杨家和狄青将军,忠臣良将尤在,党项人为边境之祸,倒称不上是心腹之患。”

仁宗听了这样的话,哈哈大笑说“义贞这样当着人家的面夸忠臣良将,几位爱卿也是招架不住呀”

李沧海一听,不禁看看另外几桌的大臣,他们没有穿官服,是以她也认不出来。

仁宗也就好意介绍与范仲淹同桌的是李迪,而下首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官正是未来的三朝宰相韩琦,武将在场的除了年纪最小的折继闵,还有狄青和杨文广。

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子,得父荫出仕,此时不过是殿前禁军小官,但是他出身名门,得范仲淹等名臣的好感。至于电视剧中的杨宗保,那是演义,史上并无此人。

这个武侠世界的朝堂,除了武林更精彩些,朝堂格局还是接近正史些的。

李沧海不禁吓了一跳,连忙起身施礼,道“久仰几位大人贤明,小女眼拙失礼,还望海涵。”

除了种家人,李沧海说了自己知道的人居然都在场,她可真没有拍马的意思。

“义贞郡主言重了”几个也忙揖手回礼。

仁宗笑道“义贞年纪轻轻,倒是哪里又听说几位爱卿的名号了”

当然是史书上

李沧海道“家师生前也是武功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无一不精的人,生前便喜高才之士,是以对天下有才之士知之甚多,我习武之余便听家世说起过。”

仁宗叹道“令师如此高人,朕无缘一见,甚是可惜。”

李迪问道“敢问义贞郡主,辽、党项若不是大宋心腹之患,那么谁才是大宋的心腹之患”

李沧海道“社稷大事,岂是我可置喙的各位大人之见,定远高于我。我派行走江湖不过是对江湖之事有所感悟,手中有剑而不恃强凌弱是为仁义,但是手中无剑强盗却未必和我讲仁义。君子自强不息,半点不可侥幸,忘记自强不息,这才是大宋的心腹之患。”

范仲淹道“郡主高见,江湖事,社稷事,唯有自强不息。”

席间李沧海也知道了“讲武堂”的“都指挥使”是杨文广,暗想这又是哪来的蝴蝶效应,杨文广不是要好几年后出有机会出头吗一下子从小官变成她的实职上司了。

她却不知,因为她自己早年救过折继闵等人,近年她大方指点殿前军中的武士功夫,几日前她和巫行云都一展身手,这让仁宗重视起江湖来,就与范仲淹等人商议此事。

而杨家是大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