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一个浪漫的职业。
在人类史上,出现过很多优秀的诗人,有的诗人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在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前,西方的诗人就开始不断用诗歌的形式来探讨有关的主题。
从最初的亚里士多德,但丁,再到后来的莎士比亚,歌德,雪莱,狄金森,这些伟大的诗人用笔不断书写着
罪恶是他们笔下永恒的主题,生与死,爱与恨,罪与罚,牺牲与复仇,光明与黑暗,法律与秩序。
诗人敏感、聪慧,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体会着这个世界,把自己对于善恶的理解融入文字,变成一个一个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
华都的夏日午后,苏回坐在摇摇晃晃的汽车上,抓紧时间着手里的资料。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张便签的照片上,资料本来就不太清晰,外加苏回的视力不好,他费了一些力气才辨认清楚便签上面的一行手写小字“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这句话源自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的作品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车身忽然一晃,发出哒的一声响,随后司机踩了一下油门。苏回收回了思绪,目光从手中的资料转到了车内,公交开始上山了,为了安全起见,他把资料收了起来。
“后面三站有停的吗没停的直接白虎山了哈。”汽车司机爆出一声吆喝。
车上的人全部默契的无人答话,坐车到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为了到白虎山里去的,中间的几站形同虚设。
司机道了一声“好嘞”随后一个加速,险些把苏回手里的包甩了出去。
苏回已经好久没有开车,他现在的视力,已经基本上告别司机位了。
他原本想要打个车,可是司机一听是白虎山都不愿意过来,这地方离市中心很远,司机没有时间在门口等着,回去可能会跑空单,就都不愿意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些人都觉得晦气,也觉得不安全。
这毕竟是一个关押犯人的地方。
里面装的是犯过各种各样罪行的魔鬼,尽管他们现在被放入了牢笼之中,还是让人生惧。
苏回犹豫了一下,到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坐公交车过来。
如今,公交车开得速度飞快,司机已经习惯了这条路,在陡峭的山崖边毫不减速,时不时还来个急转弯,半车人的身子都跟着晃动出去,感觉不拉着扶手就会随时破窗而出。
轮胎在路面上发出摩擦之响,偶尔会有对面驶来的车和他们的车擦着过去,发出唰的一响。司机无比淡定,乘客们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人们的心跳还没平复,前面又有一个更急的弯路出现。
苏回坐在车辆的最后排,有点晕车,他用手指攥紧了眼前的扶手,直到骨节发白。
苏回努力维持着身体的平衡,胸口闷得厉害,他低低地咳了几声,车晃得感觉要把他的灵魂和内脏一起从身体里甩出来了。
苏回早就已经习惯看不清楚眼前的东西,这种情况在晕车下加剧了,一切好像早就已经分崩离析,和常人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只剩大片大片的灰色,一切扭曲起来,像是毕加索的抽象画。
他的耳朵也听不清,车厢里偶尔的对话声听起来很遥远,像是壶里的水快开了一般,咕嘟咕嘟的。
感官终于和身体剥离开来,苏回感觉自己置身在一个装满了水的玻璃鱼缸里,鱼缸通透,里面没有鱼,只有他。
他隔着水与玻璃,安静无声地看着外面的世界。
眼前的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演员,他好像在看一个电视剧,而他也是其中之一,努力适应着自己的角色。
“你是第一次来”身边的一个声音把他从鱼缸里拉回了现实。
苏回侧头,目光寻找了一下,这才注意旁边座位靠窗坐的是一位老阿姨。
阿姨大约五十多岁的年纪,烫了卷发,身材微胖,她显然已经对这一路十分熟悉了,在她的腹前摊着两个袋子,一个放着满满的瓜子,一个放着瓜子皮。坐在这摇摇晃晃地车上,抓紧时间磕着瓜子。
苏回礼貌地点了点头“第一次。”
阿姨看他脸色苍白,好心递给他一个塑料袋“怪不得,就快到了,再忍十分钟。”然后她叼着瓜子说,“上山还好啦,你回头就知道了,难受的是下山,就和过山车似的,速度比这快一倍,特别刺激”
苏回想不了那么远,他只希望能够把现在熬过去。他和阿姨道了一声谢,把塑料袋接过来紧紧抓在手里。
阿姨问他“你要吃瓜子吗”
苏回摆了摆手,又道了声谢。
阿姨显然对这个俊秀又有礼貌的小伙子印象很好,问他“来看朋友的”
苏回已经晕得说不出来话了,他的喉结滚动着,现在还不至于吐出来,不过过一会就难说了。
阿姨把他的沉默当作默认,继续和他唠嗑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