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应该,我们医院里不少医生家有下乡的子女,在乡下干活累不说,挣来的共分根本不够用。我不少同事每个月要把一半的工资寄出去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孩子不在眼跟前,大人再心疼,除了寄点钱也没别的办法了。”
“所以我就说这陈小玉不地道,平时我们难免问起来说苏敏在乡下过的好不好,她都说过的可好了。我们都还以为她有给寄钱,没想到啊,从那闺女七零年下乡,陈小玉没有寄出去过一分钱,一张布票,一个包裹。”
偷听的几个小护士忍不住吃惊的叫出声。
陈小玉可是她们医院的大名人,不仅嫁的男人好,自己也会穿戴,会打扮。
这刚进农历十月,天冷了一些,陈小玉就买了新的羊毛大衣穿。
还配着高跟皮鞋,可洋气了。
听说那一身要五六十呢。
没想到陈护士长宁可把钱拿来买华而不实的东西,也不愿意给继女一些帮助啊。
刘燕喃喃的说“真想不到她是这种人啊。”
吴月娥说“是啊,谁能想到呢。要不是前些时候那闺女见义勇为,上了报纸,我们还都不知道这事儿呢。”
刘燕没听过这事“上了报纸上了什么报纸啊我这每天看报,怎么不知道这事”
这时有个小护士咦了一声“是不是就是那个咱们这儿的知青下乡的时候救了老乡家三个孩子的新闻啊”
吴月娥点头“就是那个。”
那小护士神秘的说“我知道了,刘医生,那报纸你没看过是因为那一张被陈护士长手下的于娇娇拿走了。她当时说要借着看那张报纸,然后就再没还回来。我记得报纸上说那个女知青初中毕业的时候年纪小,想再读高中,多学一些知识建设祖国,但是她父母不同意。”
说着她声音拔高“是了,那新闻里说了女知青的母亲是市医院的护士,叫陈小玉。我看的时候还说怎么和陈护士长一个名字啊。我竟然没想到那个就是陈护士长。”
刘燕说“看来是陈小玉发现了这篇报道,所以让她手下的护士将这张报纸借走了,怕有人发现她的真面目。”
又有一个小护士说“也不是没人发现,这几天在护士里就一直流传说陈护士长是恶毒后妈呢。我猜也是有人看了报纸,觉得那上面说的就是陈护士长。”
吴月娥有些幸灾乐祸的说“你说这事儿闹的,要是陈小玉对那个闺女好些,何至于出这么多事情。”
说着她压低声音,但又保持在能让跟前的几人都听到的音量“估计是知道女儿现在争光了,他们这才给那闺女寄了封信。还寄了三十块钱和一身毛衣。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吴月娥耍了个心眼,她知道那信是苏庆国寄出去的,但她故意用的词儿是他们,这些医生护士听到耳朵里,肯定觉得是陈小玉寄的。
几个听众对这八卦听的津津有味的,平时陈小玉被夸是他们市医院最好看的,最有气质的女人。
现在知道她这丢人的事情,听众们心里都很是兴奋。
一个小护士说“天啊,才三十块钱陈护士长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止三十吧。她也太抠门了,既然连这点钱也舍不得,那还不如干脆不寄呢。”
另一个说“这寄了和不寄可不一样,只要寄了钱,就是有人问起来报纸上的事儿,陈护士长也能说那说的不是她。她可是刚给下乡的女儿寄了钱。你们说,她要是这么说了,咱们是不是都把她的怀疑排除了。”
“是啊,她只要这样模棱两可,避重就轻的说些话,就把真相掩盖过去了。她肯定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是真心悔过。”
吴月娥说“谁说不是呢,钱还好说,问题是她寄过去的衣服,没一件是能穿的。这就惹的那姑娘更是一肚子火。她可能也是被伤透了心,最后竟然把这回寄给她的东西全邮回来。还邮回来之前她六七年前下乡的时候陈小玉写给她的信。”
一个圆脸年轻的护士感叹的说“六七年前的信她竟然还保存着,想来她一个人在乡下一定是很希望收到家里的来信吧。”
吴月娥顺手把那三封信拿出来“谁说不是呢,只是她下乡后陈小玉也只在最开始给她写过三封。”
现在是在陈小玉的单位,吴月娥自然不会说苏庆国的不是,让听的人把悲愤的情绪转移到苏庆国身上。
没想到还有信,几个人全围上来小心的看着信件的内容。
看完之后只能说“想不到陈护士长这么厚脸皮啊,她每年换季的时候都要买新衣服,还都是百货大楼里的高端货,不是咱们这种找裁缝随便做的。没想这情况她还好意思说自己穷。再说她丈夫可是副厂长,工资高着呢。”
“她就是不想给继女花钱。”
吴月娥在他们看完信后小心的把信收好,说“只是可怜那姑娘,你们不知道啊,那姑娘还寄过来她下乡几年的账本。说是账本,其实是欠债的本子。一只铅笔,半个香皂,两张纸,一个鸡蛋,半尺布头,唉,她下乡的时候两手空空,又没有家里补贴。缺了东西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