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户口(1 / 2)

六零年代农场主 屠静 2235 字 11个月前

这次来宝塔镇。四妮儿想把“户口”的事情解决一下。她在宝塔镇没有落脚的地方。去招待所也没有介绍信,这就很麻烦。她在白店长那儿打听过。槐花街公安局的二把手的表亲,在隔壁的中兴街开了家小卖部店。并且有几次聚会的时候。四妮儿也在。 她和那位陈朋先生打过照面。 她夹裹着两件长袖棉布衣服披在肩头。找了个推三轮车的代步。没过一会儿就到了中兴街。这里人迹稀少,隔壁是已经放假的永安中学。隔着一片街区,对面是镇上公家办的菜场。小卖部好找。因为这一片都是底下门面上面住人。门面也大多都占用居住了。四五间房屋才有一个商铺。卖的东西零零碎碎的。门口竖着放着块木板。 “当铺”两个字缺胳膊断腿的相当凄惨。 “叩叩” “有人没做生意了。” “您买什么”来的是个中年男人。打开门,一股菜香味儿就从门板里滋滋的冒出来。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烟火气。四妮儿虚看了眼,发现对面柜子上摆着的货物乏善可陈,烟酒放在最里面。也没有多少的样子。对这家店的情况就了然于胸。 听白店长说过。这老板跟附近一家加工厂车间主任认识。这些工人平时发的福利。比如毛巾厂发两条毛巾之类的。全都平价处理到他这儿来。再拿出去卖。 她多看了两眼,那男人就不乐意了。伸出手指在玻璃柜子上不耐烦的叩了叩说“这么晚啦,马上打烊了。要买东西就赶紧的。” “我不买” 四妮儿还没把话说完,那男人一听,立刻脸色沉了下来。刷刷就把卷帘门往下扯。他可没这耐心功夫分给四妮儿。中秋佳节一家人等着吃饭呢说完这句话。四妮儿就抓住了门框。她说“陈先生” 那男人嘴里的烟叼到一半。又放了下来。他说道“不管你认识我还是不认识,今天小店也打烊了。” 四妮儿眼疾手快。掏出两张大团结就扔进了屋子里。大喊起来“陈鹏先生,帮个忙。” 不知道是她这举动太突兀了。男人看到两张大团结。吓得一个哆嗦。整个卷帘门都放下去了。沉闷的声音撞击在水泥地上。隔着老远传来“哐当”的声响。 “你要办什么城转非现在办不了。” 说完,对面的门漏出了一丝缝隙。男人手指卡着门帘。把两张大团结按在地上滋滋的划出来。他声音模模糊糊的在门后面“想办就走正规渠道。我们这里不搞别的。” “不是城转非,是要办户口。” 四妮儿声音也发飘“我老家有了点事情,就奔到宝塔来了。介绍信也没有。现在就急需要办户口。你们这儿公安问的好厉害。我担心事情不成,这才来找您的。” 她又说“背井离乡跑过来,连个铺盖地方都没有,您说我还能哪里去投奔实在没得法才找这种渠道的。我知道这事情不好办。可是您想想往前数好几年的。到处都是逃荒来的人。也没有正经身份也落户了。又造成不了什么坏影响” “谁跟你说的得了,大兄弟,办不成。”眼看这个大男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陈鹏挥挥手。有气无力的说“更何况你连农村户口都没得。还搞什么。行了,走吧。别怪我过节的为难你哈。” 四妮儿被这话噎住。蹲了半天爬起来。头还直发昏。 她心想。不成了,今天得赶紧回去了。  她出门前和钟老太说,要出去和姑太太家的小孙子玩。半路又自己跑出来。这会儿回去晚了说不定要被骂了。 四妮儿起身就准备往回走,她这趟毫无收获。也并不奇怪。办户口本来就是非常考验时间,人脉,机遇。尤其是在华国这个管制相对严格的时间段里。犯罪率和逃犯相对于后世来说,要好得多。女同志大晚上出门也不发憷。因为治安比较好。百姓思想淳朴。如果有个小偷什么的,那是群起而攻之。 逃犯就更加不可能 因为这时候你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亦或是搭车,一要介绍信。二要粮票。没介绍信户口本。买不了火车票。也住不了招待所。去餐馆吃饭,吃五两米要给五两米的当地粮票或者是全国粮票。除此之外,还要给钱 所以出去外地,首先要把手上快到期的粮票换成时间更久的。然后换成全市粮票,再换成省粮票,再换成全国粮票。不然哪怕你光靠腿走,拿着钱也要饿死。 四妮儿手里的粮票定期都去找白店长换成时间更加长的。她手头上有一张比较稀罕的全国粮票。还是在供销社淘换来的。打算以后出门的时候使用。 她回家的时候,家里正在准备把棉絮和旧衣服晒了。棉袄里面的棉絮也要拍打一下,好让棉花更加蓬松暖和。入冬以前的事情就多了。比如发的粮食得送去村里的脱壳的机器打。以前是三儿在做,现在家里只有两个老的一大一小。这活儿就是钟老爹做。他挑着扁担背着粮食。又吩咐四妮儿把山头上的爹叫回来干活。 四妮儿跑到厨房去,看到门口面放着一个大竹篓,里面都是棉籽。鼓鼓囊囊的从竹篓的缝隙里挤出来。她去吧地上的柴火枯枝扫了一遍,然后把掉下来的棉花塞进了背篓里,整整齐齐的码在角落里。水缸里还有一半的水。她刚拿起瓢,就听到钟老爹的声音。他旁边的是陈大江。大江叔帮忙挑着扁担。他站在门口喊了句“哎婶子,你们快出来。他们说山上水坝就好啦现在都在搞庆祝哩” “啊,真的呀” 钟老太擦着手出来,心想的是“这都修了多久了。可算是修好了。”又想到儿子这两年可算是辛苦了。修水坝这帮富农子弟就得冲到前面,做最辛苦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