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清宁也不明白这位少女为什么会这样看她。
不过徐氏已经领着她要去给陆老太太拜寿了。
陆老太太是长辈, 还是有诰命在身的人,今儿又是她七十寿辰的日子, 所以哪怕徐氏是荣昌伯夫人, 那也是要给她行礼的。
至于薛清宁她们这些小辈,是越发的要屈膝行礼了。
陆老太太虽然上了年纪,一双眼睛却还是的十分清明。
看到薛清宁,目光打量了一打量,就问徐氏“这是你女儿”
徐氏笑着应了一声是。陆老太太就招手笑着叫薛清宁“好孩子, 过来我看看。”
薛清宁只得上前。
原是想再对陆老太太屈膝行个礼的,却被陆老太太弯腰过来拉住手, 上上下下仔细的看了一看。随后抬起头跟徐氏说道“早听说你生养了一个女儿,我是一直都想见一见的, 可跟你说了好几次, 总是不见你带出来。我原还以为是有什么缘故, 可今儿一见, 这孩子相貌生的这样的齐整, 就跟画上画的玉女一般, 你还只管藏在家里, 不带出来做什么”
徐氏还没有来得及答话, 旁边就有一个梳着牡丹头的妇人笑着说道“我却是能猜想得到这其中的缘故的。”
陆老太太便问是何缘故,那妇人就笑道“定然是薛夫人见自己的宝贝女儿相貌生的太好了, 虽然年纪还小, 但若带出来, 各家的夫人见了, 那家里有儿子的,不得立刻就遣人上门提亲啊到时荣昌伯府的门槛只怕都要被媒人给踏破啰。”
一番话说的陆老太太和屋里的一众女眷都笑了起来。
徐氏也掌不住的笑了。笑过之后就跟陆老太太解释“这孩子是个怕生的,年纪又还小,所以以往我带她出来的少。”
虽然薛清宁懒散,觉得跟不熟悉的人寒暄打交道是件很麻烦的事,宁愿待在家里也是很大的一方面原因,但是这些徐氏是肯定不会对外说的。
说了外人会如何的看薛清宁就等于是在给她抹黑了。
路老太太自然也听得出来这是徐氏的托词。
富贵人家的孩子,自小金尊玉贵的养着,除却近亲和十分熟悉的人家,一般都不会轻易带出来的。因为出来会见到许多不熟悉的人,总担心会被吓到。
就也没有说什么,只说道“现在她大了,你多带她出来见见人,慢慢的自然就不会再怕生了。”
旁边早有丫鬟将刚备好的表礼递过来。一只锦匣装着,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不过看匣子就很精致。
是有这样的规矩,长辈头一次见小辈,会给一份表礼。这还是觉得亲近的人之间才会给,若不接,反倒会显得生分了。
于是薛清宁就双手接过,恭恭敬敬的又对陆老太太屈膝行了个礼,道了谢。
看得陆老太太越发的高兴起来,叫徐氏“这孩子实在讨人喜欢,往后你多带她来我家走走。我的这个孙女儿,”
伸手指了指站在旁边的那个少女,“家里也没有几个姐妹,时常觉得孤单。我看她们两个倒好在一块玩儿。”
薛清宁这才知道这个少女就是陆老太太的孙女。嗯,看这相貌气质,应该就是孟锐的天命之人,陆琦玉了。
两相一厮见,彼此问过了闺名,果然是陆琦玉无疑。
除却中间有一段时日陆琦玉因爱生妒,为难陷害过薛清璇几次,薛清宁记得原书中的陆琦玉都是柔婉文雅的。
果然,现在陆琦玉就柔柔的对她微笑着,温声的叫她清宁妹妹。
不过薛清宁注意到她的目光会时常落到她腰间的白玉佩上。且往往这时候她面上的表情会怔一怔,随后又是一脸欲言又止的神情。
难道她认出这是孟锐的玉佩了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可能。靖国公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靖国公的,他们孟家一开始的爵位其实也只是江夏伯。是平了单华晖的叛乱,扶持新帝上位之后才受封靖国公的。
以往孟家是江夏伯的时候,和平江伯府可谓是通家之好。即便后来因着长辈们政见不同,两家渐行渐远,没有以前那样的要好了,但至少表面上还是过得去的。
所以陆琦玉跟孟锐熟悉,甚至熟悉到连他身上佩戴的一块玉佩都很清楚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薛清宁心中狐疑,但也不好主动问的。便只做没有看到陆琦玉的异常,依然面带微笑的跟她说话。
这时就见有个小丫鬟跑进来,笑着对陆老太太禀道“老太太,姑奶奶带着哥儿姐儿过来给您拜寿了。”
屋子原本还在说话的各位女眷闻言都停了下来,转头望向门口。
薛清宁也随之望了过去。
就看到几个丫鬟仆妇围着一个穿水红色缕金缎面夹袄的妇人走进来。
她梳的是高髻,正面戴了一支衔了三颗红宝石的赤金五尾凤钗步摇,脖子上挂了一串黑珍珠项链。细看相貌,眉眼间有几分像陆老太太。
薛清宁就知道,这位是陆老太太的女儿,永嘉侯爷嫡次子的正妻,也就是崔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