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狭长双目微弯,他眼尾飞扬,唇角含笑,观之颇显俊美风流。
然大魏战神在旁,其光芒黯淡不少。
“玄石兄不若留下用膳”容奚诚心感激他之辛劳,遂提议。
胡玉林自然满口答应。
健仆将原料成袋堆于杂物房,其中石墨、黏土数目最多。
秦恪因事离宅,胡玉林放松许多,与容奚坐于书房,忽面色严肃道“听闻圣上设军器监,我便猜测与你有关,如今见秦郡王在此,看来我猜测不假。”
“兄敏思,奚佩服。”容奚替他斟茶,从容道,“我知你忧心于我。然丈夫者,立身于世,断不可碌碌无为。我无心仕途,却也想尽己所能,做些实事。”
胡玉林感慨一声,“如此也好,怀璧其罪,若有心人觊觎,你或受伤。”
容奚笑而不语。
晚膳毕,胡玉林返程,秦恪归。
“晚膳可用过”容奚话音刚落,便听秦恪腹鸣之声,顿弯眸发笑。
见秦恪神色沉沉,他只好忍住,道“想吃什么”
“随意。”
听似完全不挑。
容奚知其口味,遂不再问,自去灶房。
须臾,捧盘置案,浓香四溢。
一碗骨汤面,汤浓色白,其上枸杞葱花点缀,色味俱全。
旁边碗碟中,素烧鹅味鲜色红,观之令人食欲大增。虽名为素烧鹅,却皆为素食。
以腐皮包裹烂熟山药,入油煎之,用秋油、酒、姜等料相辅,极为可口。
腐皮为豆腐衍生物,虽容奚从未教授他人,然魏人于吃食一道上,似颇有天赋。
豆腐之后,腐皮应运而生,成为百姓喜爱的美味。
秦恪毫不客气,连吃三碗面,两盘素烧鹅,依旧意犹未尽。
膳毕,容奚邀他至书房,本欲将心中计划尽皆告知于他。
却见秦恪忽止步,半侧面容隐于暗处,长睫低垂,未与容奚对视,语调毫无波澜。
“若你需原料,日后上千士卒,皆可供你差遣。”
容奚“”
他该表现得兴奋激动点吗
“奚先谢过肆之兄。”少年笑道,微弱烛光下,眉目更显俊俏。
秦恪无声瞧他一眼,遂转身入书房。
“你欲造新器”
两人相对坐下,秦恪开门见山问道。
“只是尝试一番。”容奚从案屉内取纸,递至男人面前,“此为我初步计划,肆之兄请阅。”
秦恪顿感兴趣,接过仔细翻阅,越往后,长睫越发颤动。
虽其中不乏他不明之事,然容奚俱解释清晰,若当真可行,则定造福百姓,大有裨益。
“先前是我狭隘,认为你仅擅巧工,未料你竟于农作一事上,亦造诣非凡。”秦恪坦然自表惭愧。
越与容奚相处,便越觉少年神思之广。
容奚计划中,不仅言及造器之事,还涉及农业。然农业见效时间太长,故只是稍提几笔。
可即便只是几句,也足令秦恪知晓其意。
“肆之兄见笑。”容奚面露愧色。
他只是效仿先人之术而已,当不得如此盛赞。
两人谈论良久,至亥时方歇。
翌日朝食毕,容奚取出少许石墨粉与黏土,按比例混合均匀,置桶中注水搅拌之。
后将浆液倒入模具,使其失水。复取出,待其风干。
“做何新器有何用途”秦恪于旁询问。
容奚认真回道“奚贪享便利,觉以笔墨书写,着实有碍。我观这石墨,纹理细腻,触之油滑,且易染色于物,便尝试能否做出笔具。”
他又借先贤之思,可碍于不能明说,实在有愧。
日后所得之利,当用一部分支撑研究计划,剩余之钱帛,定多做善事,广布善堂。
断不会以此谋取巨利,贪图享乐。
秦恪不知他心中所想,只听闻便觉稀奇。
先祖以石、骨等器物刻字,今以毛笔抒发意气,其间沧海桑田,逐渐演变。
若容大郎当真可造新器,定会流传后世。
当然,前提是新器能为人所需。
“肆之兄,可否帮我分别送信至姜氏与冯氏”
容奚净手后,取出两封信。
秦恪并无犹豫,唤来暗处护卫,令其送信。
数日后,待石墨浆风干,复碾碎之,再次注水调匀至面团状。
彼时,容奚请冯山与姜卫平所造之具,皆被运至容宅。
容奚借用模具,使石墨泥浆成型,与后世铅笔芯别无二致,后令窑工烧制成熟,致其硬实。
笔芯已成,只待用木包裹。
冯山依其信中所言,于木条上挖出半圆凹槽,两两相合,便可将笔芯环抱于内。
容奚以树胶粘连缝隙处,简易铅笔便成。
众人好奇观之,刘子实最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