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章(6 / 7)

些官营司等,许多官吏不通俗务,下达政令往往不切实际,长此以往,生产无法发展扩大。

若有匠人可得特许,因寻求利益,定竭尽全力冶铁,且心存竞争,只会越发创新。

他未详细解说,秦恪却已明其意。

“此法确实可行,”男人轻笑,眸色转柔,低声道,“然此法触及某些人的利益,恐难实行。”

容奚亦知,但事在人为。

“奚以为,天下能工巧匠者无数。若朝廷可设特殊奖励,保障创新者之利益,大魏何愁不繁荣”

利益,永远是激发创造的动力。

他有此宏愿,已于心中埋藏良久。正因信任秦恪,才与他提及。

秦恪非迂腐之人,且少年皇帝登基,致力于变革,试图改变朝廷腐败颓化之现状。

容奚之言,或正合他意。

“你所言,我已知。”秦恪忽伸手抚其发髻,“你且宽心,等我消息。”

“好。”

归衙后,秦恪正欲浴身,程皓又来寻他。

“下官见过郡王。”他匆匆行礼,端正的脸上似有为难。

因容奚之故,秦恪对他印象不错,便温言道“寻我何事”

“郡王有所不知,”程皓沉叹一声,“下官仰慕容小郎君之技艺,本欲与他结交,邀他至盛京,今日却忽得知,他竟是容尚书之子。”

秦恪唇角微扬,“所以”

程皓只觉秦郡王愈发温和,遂壮胆言道“下官以为,天才不应被埋没。虽容小郎君不擅读书,然于造器一道上,极具天赋,濛山偏远,恐使明珠蒙尘哪”

他一副痛惜模样,俨然比容尚书更像亲父。

思及容奚的提议,秦恪沉吟出声,“你欲如何”

“下官以为,以容小郎君之才,可胜任虞衡司主事一职。”程皓倒也敢说。

大魏以科举选官,但不排除举荐之途。虽容奚未有功名,然若得秦恪、工部数众推举,也可担任某职。

“若他不愿呢”秦恪思及容奚之字,断定他并非不学无术之人,“程侍郎,你可自去询问于他,瞧他愿是不愿。”

他尊重容奚的选择。

程皓微愣,后回神道“下官明白。”

言毕,遂离。

秦恪注视他的背影,程皓乃造器狂热之徒,容大郎之思,或可得他支持。

翌日,程皓果然来寻容奚。

见少年郎君俊眉星目,面如冠玉,谈吐文雅,气质高洁,心中顿生好感。

容尚书实在老眼昏花,竟将这般妙质郎君遣至偏僻祖宅。

他目光慈爱,神情莫名,容奚忽觉背后生寒。

“小子见过程侍郎。”他正欲行礼,却被程皓虚扶阻拦。

他咧嘴一笑,短须随之颤动,眯眼成缝,“小郎君不必多礼,我寻你是为一事。你可愿入工部任职”

容奚闻言,震惊之余又生些许无奈,“小子多谢程侍郎厚爱,然我暂无回京之念。”

更遑论入工部任职。

他只想安心做研究,不愿陷入官场纷争。

程皓见他心坚意定,只好作罢,不再赘言。

真的舍不得啊

归京之期已定,程皓于前一日,终凭己力,造出完美无瑕的玻璃,他兴奋至极,晚膳多饮几盏清酒,醉得不省人事。

醒来之时,发现已身在车内。马车正晃悠着驶向盛京。

工部众人已知他性,一旦沉迷造器,便不顾及朝廷命官之身,胡乱作为。

紧赶慢赶回京后,秦恪与程皓同入宫述职。

秦恪不咸不淡,讲述濛山之行,少年皇帝听得昏昏欲睡。

“程侍郎擅于此道,造器之事,不如由程侍郎向陛下详述。”

程皓早已按捺不住,被秦恪点名,得皇帝允许后,便慷慨激昂,将造器之事说得妙趣横生。

皇帝听得来劲,微微倾身,双眸发亮。

“程卿技艺不俗,竟已能制出玻璃。”他朗笑赞赏几句,复问,“濛山百姓已享玻璃之福,朕这宫殿,何时可换玻璃”

程皓明其意,立刻答“微臣已掌握玻璃制法,待匠人齐聚,便可广造玻璃。”

“朕静待卿之消息。”

少年皇帝与两人商谈良久,未曾忘却封赏之事。

“濛山匠人技艺造福千秋,朕欲嘉奖之,明日朝议,朕当询众卿之意。”

秦恪眸色微动,陛下此举,一是为嘉奖,二是为试探朝臣态度。

商贾匠人为九流,重赏之事,或可引发争议。

此前,陛下令他携工部数人至濛山,一些迂腐之臣已颇有微词。

一国之君,不重文治,却遣人学习匠人技艺,实在有辱斯文。

须臾,皇帝令程皓先离宫,留下秦恪。

“方才你以目示朕,是有话要说”少年皇帝笑问。

两人感情甚笃,默契已成,秦恪神情,早已落入他眼中